从气候学上讲,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算作冬季。读我国冬始日期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我国地势第三阶梯冬始日期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小题2】下列关于我国各地冬始日期分布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影响我国地势第三阶梯冬始日期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 | B.海陆分布 |
C.地形 | D.光照 |
A.C地入冬日期可能为11月25日 |
B.A地地势高,B地纬度高,入冬日期差不多 |
C.受地形影响,沿海地区比同纬度内陆地区入冬晚 |
D.海口一年中只有春、夏、秋三季,没有冬季,也不存在四季更替现象 |
左图、右图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层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读图计算并回答问题。

(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__℃,荒漠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____℃。
(2)与荒漠相比,绿洲全天风速较__________,风速日变化幅度较__________。
(3)22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____。白天(6时至18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____。
(4)上述现象表明,绿洲植被可以__________气温日变化幅度,还可以__________风速。由此可见,绿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邻近荒漠的侵袭。

(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__℃,荒漠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____℃。
(2)与荒漠相比,绿洲全天风速较__________,风速日变化幅度较__________。
(3)22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____。白天(6时至18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____。
(4)上述现象表明,绿洲植被可以__________气温日变化幅度,还可以__________风速。由此可见,绿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邻近荒漠的侵袭。
“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高可达30℃,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凉爽的小气候。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对“冷岛效应”形成的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小题2】“冷岛效应”对该地区产生的影响有
①利于绿洲地区污染物的扩散 ②有利于抑制植物的蒸腾和地面的蒸发
③利于提高环境承载力 ④有利于绿洲地区与沙漠地区热量的交换
【小题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冷岛效应”最显著的是

【小题1】对“冷岛效应”形成的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A.在垂直方向上,绿洲区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 |
B.在垂直方向上,沙漠区空气以上升运动为主 |
C.在水平方向上,高空空气平流作用较弱 |
D.在水平方向上,近地面空气平流作用较弱 |
①利于绿洲地区污染物的扩散 ②有利于抑制植物的蒸腾和地面的蒸发
③利于提高环境承载力 ④有利于绿洲地区与沙漠地区热量的交换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 |
B.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 |
C.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
D.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
A.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 | 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 |
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 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
建国以来,上海城市化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城市化的发展对局地气候带来影响。下图为上海多年平均标准化相对降水量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注:实心圆表示降水偏多,空心圆表示降水偏少,偏多、偏少的程度与圆直径成正比。
【小题1】与1960~1983年相比,1984~2007年上海
①城市化速度加快
②城市化速度减缓
③年降水量空间差异增大
④年降水量空间差异减小
【小题2】图中a、b、c、d四地中,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是
【小题3】下列四个月份中,上海降水量空间差异最大的是

注:实心圆表示降水偏多,空心圆表示降水偏少,偏多、偏少的程度与圆直径成正比。
【小题1】与1960~1983年相比,1984~2007年上海
①城市化速度加快
②城市化速度减缓
③年降水量空间差异增大
④年降水量空间差异减小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 |
A.a地 | B.b地 | C.c地 | D.d地 |
A.3月 | B.6月 | C.10月 | D.12月 |
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
【小题2】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
【小题1】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
A.降水多 | B.风力大 | C.日照强 | D.气温高 |
A.高大、屋顶尖、窗大 | B.低矮、屋顶缓、窗大 |
C.高大、屋顶尖、窗小 | D.低矮、屋顶缓、窗小 |
读“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模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气压的分布状况与月份的对应关系最有可能的是
【小题2】高原隆起使M地在图示季节的气候特征出现的变化是

【小题1】气压的分布状况与月份的对应关系最有可能的是
A.甲图—5月份 | B.甲图—3月份 |
C.乙图—7月份 | D.乙图—10月份 |
A.气温降低,降水量减少 | B.气温降低,降水量不变 |
C.气温不变,降水量减少 | D.气温增高,降水量增多 |
北疆阿尔泰山和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的河流,常在1~3月发生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峰”,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消退。结合下图回答以下两题。

【小题1】此类洪水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
【小题2】“一日一峰”反映了当地的环境特征是( )

【小题1】此类洪水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
A.大气降水 | B.季节性积雪融水 |
C.冰川融水 | D.湖泊水 |
A.气候大陆性强 | B.降水变率大 |
C.冰雪融化快 | D.自然灾害多 |
下图示意世界局部区域1月平均气温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最大温差可能达
【小题2】导致M处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最大温差可能达
A.4℃ | B.6℃ | C.8℃ | D.10℃ |
A.受地形影响 | B.距离海洋较远 | C.受纬度影响 | D.受洋流影响 |
茶树具有喜温怕寒、喜湿怕涝、喜光怕晒、喜酸怕碱的典型特点。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为抵御春季低温、霜冻,当地茶农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向茶树喷水,其地理原理是


A.增加地面辐射 | B.增加大气逆辐射 | C.增加温度变化 | D.增加光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