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图为北半球中纬地区某地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月4日的白天气温最高 | B.10月5日昼夜温差最大 |
C.10月6日易出现霜冻 | D.10月6日大气反射作用最强 |
大气“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 B.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
C.大气中的云层能强烈反射太阳辐射 | D.大气散射将热量补偿给地面 |
下图示意某省气候舒适度分布。以平均气温24℃、相对湿度70%、平均风速2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据此划分出最舒适区、舒适区、一般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2】影响甲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 )
A.a | B.b |
C.c | D.d |
A.纬度 | B.风带 |
C.地形 | D.河流 |
下图为我国年寒潮路径及等次数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区域寒潮次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小题2】寒潮来临时,我国北方农民常用熏烟办法防寒,保护农作物,原因是( )

【小题1】图中区域寒潮次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 B.从西北向东南增加 |
C.从西向东递减 | D.从西向东增加 |
A.烟雾可以阻止寒潮前进 |
B.熏烟能加热大气层,使大气升温 |
C.烟雾能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
D.烟雾能反射地面辐射 |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若此图表三圈环流中的高纬环流,甲、乙为近地面,则可能出现锋面的地方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⑴若甲图表示南半球中纬度大气环流示意图,A、B处近地面,则B气压带名称为 ,则A气压带名称为 ,①风带的具体风向为 。
⑵若甲图表示海陆风,A、B处近地面,海陆间气压形势如乙图所示,则A为 (陆地、海洋),则B为 (陆地、海洋)。若乙图表示亚欧大陆与太平洋间的气压分布情况,则此时北印度洋季风环流为 时针运动。

⑴若甲图表示南半球中纬度大气环流示意图,A、B处近地面,则B气压带名称为 ,则A气压带名称为 ,①风带的具体风向为 。
⑵若甲图表示海陆风,A、B处近地面,海陆间气压形势如乙图所示,则A为 (陆地、海洋),则B为 (陆地、海洋)。若乙图表示亚欧大陆与太平洋间的气压分布情况,则此时北印度洋季风环流为 时针运动。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读城市热岛效应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N和M分别是
【小题2】热岛效应带来的影响是
【小题3】减缓热岛效应的措施可行的是

【小题1】N和M分别是
A.市中心、农田 | B.居民区、公园 |
C.工业区、商业区 | D.市中心、公园 |
A.风沙活动减弱 | B.水资源供应充足 |
C.暴雨频率增加 | D.霜冻频率增加 |
A.降低建筑物高度 | B.集中工业区 |
C.增加绿地 | D.禁止人口迁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