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甲为南美洲地图,图乙为亚马孙平原大气环流示意图

材料二:下表是E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平衡的百分比变化统计情况

(1)甲图中D处的植被对全球环境产生的三种主要影响是: 、 、 。
(2)乙图箭头代表空气的上升与下降,对比A处和C处的气压,较高的是 。B代表潜热释放,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降水类型属于 。
(3)根据材料二,分析E城市蒸发量和径流量变化的原因,并据此说明该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
材料一:图甲为南美洲地图,图乙为亚马孙平原大气环流示意图

材料二:下表是E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平衡的百分比变化统计情况

(1)甲图中D处的植被对全球环境产生的三种主要影响是: 、 、 。
(2)乙图箭头代表空气的上升与下降,对比A处和C处的气压,较高的是 。B代表潜热释放,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降水类型属于 。
(3)根据材料二,分析E城市蒸发量和径流量变化的原因,并据此说明该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
下列辐射的波长由长到短排列的一组是( )
A.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太阳辐射 |
B.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
C.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
D.大气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
有关大气运动的力的正确叙述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
B.地转偏向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
C.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只减小风速,不影响风向 |
D.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速风向起主要作用 |
读等温线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地位于南半球 |
B.a地温度低于b地 |
C.若此时是1月份,a地是海洋,b地是大陆 |
D.若此图为海洋表面水温分布图,a处有寒流经过 |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与M地相比,N地()
【小题2】若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N在M的南部,则M、N两地间的风向是()

【小题1】与M地相比,N地()
A.气温高、气压低 | B.气温低、气压高 |
C.气温高、气压高 | D.气温低、气压低 |
A.东南风 | B.西北风 |
C.西南风 | D.东北风 |
读某区域等压线形势图(单位:hpa),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如图所示气压形势下,a等压线的数值为()
【小题2】有关图中四地天气与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如图所示气压形势下,a等压线的数值为()
A.1020 | B.1017.5 | C.1015 | D.1012.5 |
A.②地风力大于①地 | B.①地天气以阴雨为主 |
C.③地冬冷夏热,全年少雨 | D.④地吹西北风 |
材料一近年来,随着鄱阳湖面积缩小,湖畔出现了面积达20平方千米的沙山,一湖清水、金黄沙砾一起构成了黄绿相间的“山水沙漠”。鄱阳湖附近沙山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湖陆风是一种在沿湖地区夜间风从陆地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大气运动现象。
(1)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沙山”的形成原因。
(2)鄱阳湖区每年7~8月湖陆风最为显著,试分析其原因。
(3)有专家提出,为改善鄱阳湖区的环境,可在鄱阳湖与长江之间修建大坝。你认为是否可行?并简述理由。

材料二湖陆风是一种在沿湖地区夜间风从陆地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大气运动现象。
(1)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沙山”的形成原因。
(2)鄱阳湖区每年7~8月湖陆风最为显著,试分析其原因。
(3)有专家提出,为改善鄱阳湖区的环境,可在鄱阳湖与长江之间修建大坝。你认为是否可行?并简述理由。
读俄罗斯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题。

【小题1】图中等温线表示的月份及气温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图中气温分布的形成因子有
①太阳辐射 ②大气环流 ③海陆位置 ④洋流

【小题1】图中等温线表示的月份及气温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1月,由南向北递减 | B.7月,由南向北递减 |
C.l月,由西向东递减 | D.7月,由西向东递减 |
①太阳辐射 ②大气环流 ③海陆位置 ④洋流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