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影响③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A.云量大小B.下垫面状况C.正午太阳高度D.太阳活动
【小题2】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云量增加B.环境污染C.冰川消融D.人口增加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新疆是个好地方,有着辽阔的地域,适宜的气候,复杂多样的地貌和土壤,因而不仅风光旖旎,而且特产资源十分丰裕。长沙市一中的两位地理老师今年暑假游历了美丽的新疆他们拍摄了雅丹地貌,到吐鲁番的荫房看到了葡萄干的晾制过程,还学会了新疆的歌舞。总之收货满满。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乌鲁木齐到吐鲁番地形略图

材料二   “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如上右图)。是75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和第四纪早期的湖泊沉积物,土丘有的拔地而起,如柱、如树、如竹、如伞;有的匍匐在地,似狮、似虎;有的怪异,像神、像魔鬼;给人以无限遐想。
材料三  新鲜葡萄直接在太阳光下暴晒,制成的葡萄干会发酸。夏季利用荫房(如下图)晾制的葡萄干享誉世界。荫房是指状如碉楼的土坯建筑,四壁镂处密密麻麻的洞孔,在房内设置挂架,以挂晾葡萄。

(1)达坂城至吐鲁番附近一段被称为“30里风区”,简述“30里风区”多大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描述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
(3)从当地气候条件的角度,说明吐鲁番夏季利用荫房晾制葡萄干的理由。
当前题号: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地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各地的气压值( )
A.甲>乙>丁>丙B.乙>甲>丙>丁
C.丙>丁>甲>乙D.丁>丙>乙>甲
【小题2】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陆地温度较低
B.乙丁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之间的风速
D.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小题3】在下面“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符合热力学原理的是( )
A.B.C.D.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中a、b为等值线,且a值大于b值。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若图中曲线为北半球等压线,则
A.L线为高压脊线
B.①处风向为东南风
C.③处可能有阴雨天气
D.②处风力高于④处
【小题2】若图中曲线为等潜水水位线,L线表示河流,则河流流向及河流与潜水间的补给关系分别
A.西北流向东南,潜水补给河水
B.西北流向东南,河水补给潜水
C.东南流向西北,河水补给潜水
D.东南流向西北,潜水补给河水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图a为世界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b为M城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甲河为该区域最长的河流。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M城最热月出现的时间及原因。
(2)M城在历史上多次发生洪涝灾害,分析M城洪涝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
(3)甲河中下游平原为世界主要的水稻产区,试分析其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
当前题号:5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右图为“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若该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处的气温高于②处B.①处的气温低于④处
C.③处的气压高于②处D.③处的气压高于④处
【小题2】若该图为北半球中纬环流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为副极地低压带B.②处为赤道低压带
C.①处流向②处的风为西南风D.①处降水量高于②处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表示大气的受热过程,序号分别表示各种辐射作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①与④的粗细变化,是由于( )
A.大气逆辐射B.地面反射C.大气削弱作用D.大气保温作用
【小题2】关于①②③④的含义,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是长波辐射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C.③削弱了太阳辐射D.④表示大气逆辐射
【小题3】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主要原因是( )
A.①B.②C.③D.④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加剧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增强
【小题2】晴天和阴天相比,昼夜温差较大,主要原因是晴天时
A.白天大气反射太阳辐射较少,温度较高
B.白天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较多,温度较高
C.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温度较低
D.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温度较低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北半球某地形成的热力环流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A、B两地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压A地高于B地
B.气温A地高于B地
C.A地空气受热下降
D.B地空气受热上升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①是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推动
B.图中②的风向为西北风
C.若该图表示城郊热力环流,则A处为市区
D.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以市区和郊区气温差表示)表,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面四幅市区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绘制正确的是
A.B.
C.D.
【小题2】有关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温带地区的城市热岛效应强度最小
B.高原区的城市热岛效应强度最大
C.热岛效应≥1.0 ℃城市比例温带地区最低
D.热岛效应≥1.0 ℃城市比例亚热带地区最高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