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无锡惠山头茅峰下的一片茶园中竖立着若干根高高的风扇,读“某一时刻等温线的空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时刻多出现在( )
【小题2】图中的风扇在一定条件下(如图示时刻),便会自动转动起来,达到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的目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小题1】图示时刻多出现在( )
A.初春午后 | B.初春清晨 |
C.初秋黄昏 | D.初秋午后 |
A.风扇转动时,使空气流动,可防止鸟群在茶园啄食茶叶 |
B.风扇转动时,使空气不稳定,从而增加了降水的几率,达到增湿的目的 |
C.风扇转动时,驱赶昆虫,防止害虫繁殖 |
D.风扇转动时,可将高处相对较暖的空气吹向茶丛,达到增温防霜冻的目的 |
读洞庭湖地理位置图及洞庭湖1825~2006年间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主要的水循环类型并简述其过程。
(2)洞庭湖湖面夜雨较多,试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其原因。
(3)说出洞庭湖水域面积近200年来的变化趋势及这种变化对周围地区气温、降水、生物的影响。

(1)说出该区域主要的水循环类型并简述其过程。
(2)洞庭湖湖面夜雨较多,试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其原因。
(3)说出洞庭湖水域面积近200年来的变化趋势及这种变化对周围地区气温、降水、生物的影响。
读“大别山山麓与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及其垂直变化率折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有关该地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该地太阳辐射最大的月份不是6月,而是8月,其主要原因可能为8月

【小题1】有关该地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麓始终大于山顶 | B.9~12月山顶一直减小 |
C.垂直变化7月最大 | D.垂直变化11月随高度递减 |
A.晴天多 | B.白昼长 |
C.太阳高度大 | D.空气质量好 |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在不断地运动过程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若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且乙、丙为近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乙、丙分别表示陆地和海洋,则环节

【小题1】若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且乙、丙为近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处气温比丙处高 | B.丙处等压面向上弯曲 |
C.b可示意云雨 | D.白天,a可示意陆风 |
A.a不容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
B.b使大洋表层海水的盐度降低 |
C.c的运动方向不受下垫面影响 |
D.d是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
2014年暑假,某地理兴趣小组考察了某地,并查阅资料绘制了该地地质剖面图(下图),请你帮助他们分析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8分)

(1)根据地貌特征判断该地的盛行风向 。
(2)比较A、B岩层形成的地质作用。A ,B 。
(3)A、B岩层接触地带易形成 类型的岩石?

(1)根据地貌特征判断该地的盛行风向 。
(2)比较A、B岩层形成的地质作用。A ,B 。
(3)A、B岩层接触地带易形成 类型的岩石?
读“北半球某地区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在图中标出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位置。
(2)图中甲地的风向是____风,乙地的风向是____风。
(3)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丙与丁之间形成热力环流,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的是________。

(1)在图中标出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位置。
(2)图中甲地的风向是____风,乙地的风向是____风。
(3)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丙与丁之间形成热力环流,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的是________。
下图为某地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各题。

【小题1】该图表示的时间可能是()
【小题2】此时,图中P盛行()
【小题3】下列关于此时P盛行风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该图表示的时间可能是()
A.1月 | B.4月 | C.7月 | D.10月 |
A.西南风 | B.东南风 |
C.西北风 | D.东北风 |
A.沿岸洋流的影响 |
B.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
C.城市人口集中产生的“热岛效应” |
D.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
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
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
主要由大气反射作用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A.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是明亮的 |
B.冬季多云的夜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 |
C.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 |
D.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