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 (a、b表示等压面) ,A B C D四处气压值由低到高的排列正确的是( )


A.D<A<B<C | B.B<A<D<C |
C.A<D<C<B | D.C<D<A<B |
(16分)下面的图I是某区域某月份的气压(单位:百帕)状况分布图,图Ⅱ是某区域的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I为1月还是7月的气压状况分布图,说明其理由。(4分)
(2)试分析图Ⅱ中甲地降水少的原因。(6分)
(3)图Ⅱ中乙、丙两地纬度相同,但气候类型不同,试分析乙地难以形成与丙地相同气候类型的原医。(6分)

(1)判断图I为1月还是7月的气压状况分布图,说明其理由。(4分)
(2)试分析图Ⅱ中甲地降水少的原因。(6分)
(3)图Ⅱ中乙、丙两地纬度相同,但气候类型不同,试分析乙地难以形成与丙地相同气候类型的原医。(6分)
下列现象,有可能发生及原因解析正确的是
①长江三角洲平原在长江口的南岸形成是因为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②我国北方地区的楼间距大于南方
③如果地球的自转或公转方向自东向西,恒星日大于太阳日
④我国北方地区的热水器倾角年变化幅度小于南方
⑤蔚蓝色的天空出现时由于大气对阳光的散射作用强的缘故
⑥晴朗的夜晚出现霜冻是由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的缘故
⑦海口成为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方
⑧赤道上任何时候总是昼夜平分,昼夜时长各12小时
⑨高空的风向考虑了摩擦力的影响
⑩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面的受热不均
①长江三角洲平原在长江口的南岸形成是因为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②我国北方地区的楼间距大于南方
③如果地球的自转或公转方向自东向西,恒星日大于太阳日
④我国北方地区的热水器倾角年变化幅度小于南方
⑤蔚蓝色的天空出现时由于大气对阳光的散射作用强的缘故
⑥晴朗的夜晚出现霜冻是由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的缘故
⑦海口成为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方
⑧赤道上任何时候总是昼夜平分,昼夜时长各12小时
⑨高空的风向考虑了摩擦力的影响
⑩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面的受热不均
A.①②⑦⑧⑩ | B.②③⑤ | C.⑧⑩ | D.③④⑤⑥⑨ |
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温度变化的数值叫干绝热递减率。当空气饱和后,由于上升过程中气温继续降低,降水释放热能弥补降温。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a、b两线段所反映的地理含义是
【小题2】若图示为某一山地迎风坡的降温状况,则开始出现降水的高度约为

【小题1】图中a、b两线段所反映的地理含义是
A.a线段气温递减率大,为较干空气 |
B.a线段气温递减率小,为较湿空气 |
C.b线段气温递减率大,为较湿空气 |
D.b线段气温递减率小,为较干空气 |
A.1000米 | B.2000米 | C.3000米 | D.4000米 |
下图是世界局部区域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该图所处的时间和判断理由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同纬度甲、乙两地气候特点迥异,关于其干湿状况和影响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关于该图所处的时间和判断理由说法正确的是
A.一月非洲大陆上形成热低压 |
B.七月气压带风带发生了北移 |
C.一月气压带风带发生了北移 |
D.七月非洲大陆上形成冷高压 |
A.甲干乙湿洋流 | B.甲干乙湿海陆位置 |
C.甲湿乙干地形 | D.甲湿乙干大气环流 |
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有( )
①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②人们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辐射能来发电
③其能量是促进地球上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④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都与之密切相关
①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②人们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辐射能来发电
③其能量是促进地球上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④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都与之密切相关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鄱阳湖是我国面积最大淡水湖,下图为湖口水文站月平均水位与月平均流量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鄱阳湖洪、枯水期面积变化很大,呈现出“高水(水位高于14米)是湖,低水(水位低于9米)似河”的独特自然景观。从图中可看出鄱阳湖是“湖”的时间有
【小题2】湖陆风是湖泊与周围陆地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风,晴天多的情况下最明显。根据图中信息分析鄱阳湖湖区湖陆风最显著的时期可能在

【小题1】鄱阳湖洪、枯水期面积变化很大,呈现出“高水(水位高于14米)是湖,低水(水位低于9米)似河”的独特自然景观。从图中可看出鄱阳湖是“湖”的时间有
A.2个月 | B.4个月 | C.6个月 | D.8个月 |
A.3、4月 | B.5、6月 |
C.7、8月 | D.9、10月 |
关于大气的受热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大气最重要的能量 ②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多
③地球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 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①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大气最重要的能量 ②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多
③地球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 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