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问题。(13分)

(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甲、乙、丙、丁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近地面甲、乙两处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处,试分析其原因。(6分)
(2)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低于乙地,则该环流属于 环流,且甲、乙之间近地面风向为 。(4分)
(3)若图中甲、乙分别为北半球的大陆和大洋,则此季节上海的气候特征为 (2分)
(4)若图示的是地质循环,且甲表示变质岩,乙表示岩浆,则①表示 作用。(1分)

(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甲、乙、丙、丁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近地面甲、乙两处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处,试分析其原因。(6分)
(2)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低于乙地,则该环流属于 环流,且甲、乙之间近地面风向为 。(4分)
(3)若图中甲、乙分别为北半球的大陆和大洋,则此季节上海的气候特征为 (2分)
(4)若图示的是地质循环,且甲表示变质岩,乙表示岩浆,则①表示 作用。(1分)
关于城市热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城市热岛中心,气温一般比郊区气温高1℃~6℃ |
B.在城市热岛作用下,近地面形成由郊区吹向城市的热岛环流 |
C.在城市热岛的影响下,城市降水一般比郊区少5%~10% |
D.城市热岛增强空气对流,空气中的烟尘为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凝结核 |
如果氢气球充气时接近饱和状态,升空后不久便会爆裂,主要原因是 ( )
A.由于升空后气温降低,气球收缩而破裂 |
B.由于升空后气温升高,气球膨胀而破裂 |
C.由于升空后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氢气球膨胀而破裂 |
D.由于升空后空气密度增大,气压升高,氢气球因外界压力太大而破裂 |
图甲为我国华北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图乙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甲正确的叙述是( )
【小题2】若图甲为某城市和郊区的热力环流示意图,不考虑盛行风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关于图甲正确的叙述是( )
A.a风向为西北风 | B.c风向为西南风 |
C.M为阴雨天气 | D.N为晴朗天气 |
A.M处可能为中心城区 | B.N处房价一般比M处低 |
C.M地的商业网点密度小于N地 | D.火电厂宜建在离市中心l 6千米以内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如果此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A地纬度较B地低,则

【小题1】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
B.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
C.温度:A>B>C>D |
D.气压:D>A>B>C |
A.②为极地东风带 |
B.①②③④组成低纬环流 |
C.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为动力作用形成的热高压 |
D.常年受B控制地区,其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 |
读“大气热量平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序号含义正确的是
【小题2】图中影响白天近地面大气温度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小题3】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图中序号含义正确的是
A.①--太阳辐射 | B.②--大气辐射 |
C.③--大气逆辐射 | D.④--地面辐射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①强,②强 | B.②强,③弱 |
C.①强,④强 | D.②强,④弱 |
读某大洲局部区域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题。

【小题1】该区域位于
【小题2】影响等温线如图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3】甲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小题1】该区域位于
A.北美洲境内 | B.非洲境内 |
C.南美洲境内 | D.大洋洲境内 |
A.海陆分布 | B.洋流分布 |
C.纬度位置 | D.地形特征 |
A.热带雨林气候 | B.热带草原气候 |
C.热带沙漠气候 | D.热带季风气候 |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某月12日14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分布图(G为高压),图中等压线整体往东南方向移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等压线整体移动的直接原因是()
【小题2】南部区域等压线的走向主要反映了()
【小题3】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小题1】图示等压线整体移动的直接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增强 | B.盛行西风势力增强 |
C.夏威夷高压 | D.亚洲高压势力增强 |
A.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C.地形起伏分布差异 | D.沿岸暖流的影响 |
A.2月 | B.5月 | C.7月 | D.10月 |
【选修6—环境保护】
臭氧层是法国科学家法布里于20世纪初发现的,它位于距离地面25—30千米处的大气平流层,能吸收99%以上对人类有害的太阳紫外线,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天然保护屏障。上世纪80年代中期科学家在南极上空首先发现了臭氧空洞。30多年后的今天,虽然情况有所好转,全球臭氧含量大致保持恒定状态,但南极上空仍然有很大的空洞,2005年臭氧空洞面积达到24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北美洲的面积。臭氧层保护仍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说明9月份平流层臭氧总量的时空分布规律。(6分)
(2)简述臭氧总量多年变化造成的主要危害及人类的应对措施。(9分)
臭氧层是法国科学家法布里于20世纪初发现的,它位于距离地面25—30千米处的大气平流层,能吸收99%以上对人类有害的太阳紫外线,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天然保护屏障。上世纪80年代中期科学家在南极上空首先发现了臭氧空洞。30多年后的今天,虽然情况有所好转,全球臭氧含量大致保持恒定状态,但南极上空仍然有很大的空洞,2005年臭氧空洞面积达到24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北美洲的面积。臭氧层保护仍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说明9月份平流层臭氧总量的时空分布规律。(6分)
(2)简述臭氧总量多年变化造成的主要危害及人类的应对措施。(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