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 地球上的大气
-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 气压带和风带
- 常见天气系统
- 地球上的水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2011年10月16日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全市气温下降10度,白天最高气温只有3度左右。部分林区最低气温达到零下20度左右,同时伴有5~6级偏北风。结合“2011年10月16日我国部分地区某时地面天气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此时A处于________气压控制下,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
(2)图中虚线(a、b、c)附近易形成暖锋的是________,c系统过境后的天气是______________。
(3)图中①②③④地中,风速最大的是_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面的天气形势图作出的天气预报正确的是( )

(1)此时A处于________气压控制下,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
(2)图中虚线(a、b、c)附近易形成暖锋的是________,c系统过境后的天气是______________。
(3)图中①②③④地中,风速最大的是_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面的天气形势图作出的天气预报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有阴雨天气 | B.塔里木盆地吹西北风 |
C.内蒙古高原东部为晴朗天气 | D.华北平原盛行东北风 |
初春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被称为“倒春寒”。如果冷空气较强,可使气温猛降至10℃以下,甚至雨雪天气,农作物常因此而遭受冻害。图为2015年3月某日我国局部冻雨分布图,下列地区受此影响最严重的是


A.江淮地区 | B.云贵高原 |
C.东北平原 | D.黄土高原 |
2015年4月15日,沙尘暴再现北京,刚刚斥资50万元清洗过后的央视大楼被“白洗”了。央视大楼被“白洗”原因最可能是
A.高压脊过境,下沉气流“冲击”地表,造成就地扬沙 |
B.裸地面积扩大,急行冷锋经过,导致近程扬沙 |
C.西北的沙漠有充足的沙源,盛行风产生远程扬沙 |
D.热岛效应导致强烈的对流,使高空的沙尘降落 |
图为2015年4月4日--7日“美莎克”台风登陆路径图,圆点代表某时刻台风中心点的位置。6日8时,深圳沿海地区主要吹


A.偏北风 | B.西风 | C.偏东风 | D.西南风 |
下图为手机软件显示的某地天气趋势图。图中数据分别表示当日最高和最低气温(单位:℃),下方的数据表示日期(如12/24表示12月24日)。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当地此次天气变化过程的天气系统是
【小题2】该地25日到27日气温日较差较小,直接原因是

【小题1】影响当地此次天气变化过程的天气系统是
A.暖锋 | B.冷锋 |
C.气旋 | D.反气旋 |
A.大气保温作用强 |
B.日照时间逐渐变短 |
C.冷暖气团交替影响 |
D.处于低压槽的两侧 |
图是两种类型锋面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降水在锋后,乙降水在锋前 |
B.甲、乙过境时都会出现降水天气 |
C.甲是暖气团被动抬升,乙是暖气团主动抬升 |
D.我国夏季北方的暴雨与甲有关 |
读下列天气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各地天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小题2】关于上图两天气系统与我国某地的天气现象,阐述正确的是()

【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各地天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A处气压高于C处 | B.C处的降水范围远小于D处 |
C.A地风力小于B地 | D.B气温一般低于处D地 |
A.我国夏季登陆的台风多与图甲所示天气系统有关 |
B.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与图乙天气系统有关 |
C.我国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天气多由图乙所示天气系统造成 |
D.图甲所示天气系统比图乙所示天气系统更易出现雷暴天气 |
(30分)我国曾出现了南方“千里冰封”,北方“干旱少雪”的南冻北旱的极端天气现象。世界气象组织官员说,这种现象可能与拉尼娜现象有关。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冻雨是高空的冰晶、雪花下降到距地面2 000~3 000米时,因周围温度升高而融化成为低于0℃的过冷却水滴,当这些过冷却水滴接触到温度低于0℃的地面或物体时,迅速结成晶莹透明的冰壳的现象。冰雨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图A、B、C三地中的____处。举例说明它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8分)

(2)我国华北、黄淮等地曾大面积干旱,受旱面积较大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春小麦、冬小麦);中国气象局对此次旱灾进行了动态监测和预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6分)
(3)控制我国北方大面积干旱的天气系统与形成冻雨现象的天气系统有何不同,请据此阐释造成北方大面积干旱的原因。(8分)
(4)结合下图说明拉尼娜现象是如何产生的。(8分)
(1)冻雨是高空的冰晶、雪花下降到距地面2 000~3 000米时,因周围温度升高而融化成为低于0℃的过冷却水滴,当这些过冷却水滴接触到温度低于0℃的地面或物体时,迅速结成晶莹透明的冰壳的现象。冰雨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图A、B、C三地中的____处。举例说明它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8分)

(2)我国华北、黄淮等地曾大面积干旱,受旱面积较大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春小麦、冬小麦);中国气象局对此次旱灾进行了动态监测和预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6分)
(3)控制我国北方大面积干旱的天气系统与形成冻雨现象的天气系统有何不同,请据此阐释造成北方大面积干旱的原因。(8分)
(4)结合下图说明拉尼娜现象是如何产生的。(8分)

(10 分)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问题。

(1)图中的气压中心甲是 ,乙是 。
(2)判断各点风向:A ,B ,C 。
(3)若此图中,乙系统在太平洋上,此时应为北半球的 (季节),此系统的名称为 ,此时甲系统的名称是 。
(4)图中A、B、C 三点能正确表示东亚冬季风的是 。
(5)图中A、B、C 三点能正确表示南亚夏季风的是 。

(1)图中的气压中心甲是 ,乙是 。
(2)判断各点风向:A ,B ,C 。
(3)若此图中,乙系统在太平洋上,此时应为北半球的 (季节),此系统的名称为 ,此时甲系统的名称是 。
(4)图中A、B、C 三点能正确表示东亚冬季风的是 。
(5)图中A、B、C 三点能正确表示南亚夏季风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