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 地球上的大气
-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 气压带和风带
- 常见天气系统
- 地球上的水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导致强沙尘暴的天气系统为( )
A.准静止锋 | B.气旋 |
C.冷锋 | D.暖锋 |
A.19时~20时 | B.18时~19时 |
C.17时~18时 | D.16时~17时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 B.水平气压梯度减小 |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 | D.大气逆辐射减弱 |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或南退而移动。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季节,长江三角洲地区盛行( )
A.东北风 | B.东南风 |
C.西北风 | D.西南风 |
A.东北地区 | B.华北地区 |
C.江淮地区 | D.华南地区 |
A.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B.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 |
C.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 D.清风细雨湿梅花,骤马先过碧玉家 |
下图为2016年9月15日亚洲局部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图中P点的风向为
【小题2】此时,甲乙两地相比

【小题1】图中P点的风向为
A.西北风 | B.东北风 | C.西南风 | D.东南风 |
A.甲气温高,乙气温低 | B.甲气压低,乙气压高 |
C.甲处吹西南风,乙处吹东北风 | D.甲处阴雨,乙处晴朗 |
读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处的风向为______。①处与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处, 因为________ 。
(2)过若干小时,②将受__________(天气系统)影响,若此天气系统出现在我国北方的冬季,受其影响的地区可能出现______等天气现象。(多项选择)
(3)图中属于暖气团控制的地点是①、②、③、④的__________点,该点天气现象是__________(晴或阴)
(4)图中②、③、④处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的是________处。
(5)图中甲处为_________(气压中心),天气现象为__________

(1)图中①处的风向为______。①处与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处, 因为________ 。
(2)过若干小时,②将受__________(天气系统)影响,若此天气系统出现在我国北方的冬季,受其影响的地区可能出现______等天气现象。(多项选择)
A.天气晴朗 | B.大风 | C.气温下降 | D.气温升高 |
(4)图中②、③、④处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的是________处。
(5)图中甲处为_________(气压中心),天气现象为__________
中央气象台3月21日06时发布消息称:受较强冷空气影响,21日至23日,我国东北地区东部、黄淮、江淮、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南以及华南等地气温将自北向南先后下降6~10℃。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影响我国此次大范围降温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
A.暖锋 | B.冷锋 | C.反气旋 | D.气旋 |
①强烈降温使得农作物遭受冻害 ②大风能推毁建筑物,破坏农牧场
③大雪压断电线,造成通讯中断 ④暴风雪使城市公共设施遭到破坏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2014年11月初台风“鹦鹉”到达台湾以东海域。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此时,台北市的风向是( )
【小题2】乙图中的四条曲线,最能反映“鹦鹉”登陆前后气压变化过程的是( )
【小题3】台风是由西北太平洋面的热带气旋发展而成,其对应的天气系统是( )

【小题1】此时,台北市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 B.西南风 | C.东北风 | D.西北风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 | B.![]() |
C.![]() | D.![]() |
2019年8月10日,台风“利奇马”在浙江省沿海登陆,并逐渐向偏北方向移动,随后向山东半岛南部沿海靠近。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小题1】下列天气系统图能表示台风“利奇马”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向地势平坦地疏散 | B.在坚固建筑内躲避 |
C.在高大的树下躲避 | D.向海边空旷地集结 |
当时时间2016年10月7日,飓风“马修”横扫加勒比地区,造成拉丁美洲最贫穷国家海地近900人遇难。8日,飓风沿着美国东南沿海缓慢向北移动,虽威力不断减弱,但仍给美国多地带来恶劣天气。下图是“马修”移动路径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海地因飓风重创而死亡的人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受灾地区广,持续时间长 | B.位于飓风中心,风力强大 |
C.建筑质量差,应急预案不完善 | D.地势起伏大,次生灾害严重 |
A.受暖流影响,气温升高 | B.植被覆盖好,风速降低 |
C.海岸线曲折,拦截飓风 | D.向高纬运动,气温逐降 |
A.上升辐散 | B.下沉辐散 | C.辐合上升 | D.辐合下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