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自转的特征
- 地球公转的特征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时差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
-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下表所示为6~8月两地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据表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①地可能位于( )
【小题2】关于②地纬度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①地可能位于( )
A.16°S~18°S之间 | B.18°N~20°N之间 |
C.3°N~5°N之间 | D.33°S~35°S之间 |
A.可能位于南回归线以南 |
B.一定位于北极圈以北 |
C.一定位于赤道 |
D.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以北都有可能 |
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地球自转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此图表示 日(节气)的光照情况,此时A点是 点钟。
(2)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3)A的地理坐标是 ,B点的日出时间是 点钟。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坐标),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
(5)此时悉尼是 季;再过三个月,B点的昼夜情况是 。

(1)此图表示 日(节气)的光照情况,此时A点是 点钟。
(2)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3)A的地理坐标是 ,B点的日出时间是 点钟。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坐标),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
(5)此时悉尼是 季;再过三个月,B点的昼夜情况是 。
读110°E经线M城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内变化图,该地冬至日和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差40°,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M地的纬度位置为( )
【小题2】M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

【小题1】M地的纬度位置为( )
A.23°26′N | B.20°N |
C.23°26′S | D.20°S |
A.46°34′ | B.43°26′ |
C.86°34′ | D.83°26′ |
下图为晨昏线和地球上不同日期范围图,图中AO为昏线,BO为晨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判断,图示日期应该接近二分二至日中的哪一个节气?请写出地球上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范围。如果此后极昼范围继续扩大,上海的昼夜长短如何变化?
(2)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该日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图中A地在一年当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是 。
(3)请说出图中B地的地方时、A地的夜长,并计算A地的北京时间。

(1)据图判断,图示日期应该接近二分二至日中的哪一个节气?请写出地球上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范围。如果此后极昼范围继续扩大,上海的昼夜长短如何变化?
(2)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该日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图中A地在一年当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是 。
(3)请说出图中B地的地方时、A地的夜长,并计算A地的北京时间。
2016年中国太阳能电板装机量达到全球的四分之一,成为太阳能发电量最大的国家。读某太阳能发电场(40°N,95°E)景观及太阳能电池板工作原理图,完成下列问题。

为了获得最大的太阳光照,太阳能电池板设计了水平转轴和竖直转轴,水平转轴是使太阳能电池板一日内始终面向太阳,竖直转轴是使太阳能电池板一年中每天正午时始终垂直于太阳光线。
(1)该地一年中,水平转轴转幅最大的一天是 ,一年中太阳能电池板与地面的最大夹角为 。
(2)当正午太阳能电池板与地面夹角为一年中最小时,对应下列光照图中的 。

(3)A图中太阳直射的地理坐标是 ,C图中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

为了获得最大的太阳光照,太阳能电池板设计了水平转轴和竖直转轴,水平转轴是使太阳能电池板一日内始终面向太阳,竖直转轴是使太阳能电池板一年中每天正午时始终垂直于太阳光线。
(1)该地一年中,水平转轴转幅最大的一天是 ,一年中太阳能电池板与地面的最大夹角为 。
(2)当正午太阳能电池板与地面夹角为一年中最小时,对应下列光照图中的 。

(3)A图中太阳直射的地理坐标是 ,C图中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
日晷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定时刻的一种仪器。日晷由晷针和晷面组成,晷针垂直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南高北低,顶部指向北极星,晷面有刻度。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夏至日时,若湖北省宜昌市某中学校园(111°E)内有一日晷,则日晷影子的移动规律是( )
【小题2】该校园(111°E)内日晷晷针影子在日晷所示“午”的中间位置时( )

【小题1】夏至日时,若湖北省宜昌市某中学校园(111°E)内有一日晷,则日晷影子的移动规律是( )
A.从西南呈顺时针方向移动到东南 |
B.从西南呈逆时针方向移动到东南 |
C.从西北呈顺时针方向移动到东北 |
D.从西北呈逆时针方向移动到东北 |
A.北京时间为12时 | B.地方时为12时 |
C.刚好日落 | D.刚好日出 |
物体正午影长率为正午时物体影长与物体高度的比值。下图为我国某地物体正午影长率的年内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地纬度可能为( )
【小题2】当该地物体正午影长率为a值时,当地正值一年中( )

【小题1】该地纬度可能为( )
A.4°N | B.22.5°N |
C.30°N | D.45°N |
A.夜长最短的一天 | B.日出最晚的一天 |
C.气温最高的一天 | D.寒潮活动最频繁的季节 |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及二分二至日的地球昼夜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两地自转线速度的关系是A______(填“大于”或“小于”)B。
(2)当太阳直射点在②位置时,北半球为______(填“冬至”或“夏至”)节气。
(3)当太阳直射点在③位置时,此日C地的昼长为_____小时;当太阳直射点在④位置时,D地昼长为______小时。
(4)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_____。(单项选择)
A.当太阳直射点在②位置时,河南各地昼长等于夜长
B.当太阳直射点在④位置时,黄河流域正值小麦收割季节
C.当太阳直射点由①位置向②位置移动时,信阳正午物影长度越来越长
D.当太阳直射点由③位置向④位置移动时,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5)图中A、B、C、D四点中,当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_____;地方时0时日出的点是_____。(只填字母)

(1)图中A、B两地自转线速度的关系是A______(填“大于”或“小于”)B。
(2)当太阳直射点在②位置时,北半球为______(填“冬至”或“夏至”)节气。
(3)当太阳直射点在③位置时,此日C地的昼长为_____小时;当太阳直射点在④位置时,D地昼长为______小时。
(4)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_____。(单项选择)
A.当太阳直射点在②位置时,河南各地昼长等于夜长
B.当太阳直射点在④位置时,黄河流域正值小麦收割季节
C.当太阳直射点由①位置向②位置移动时,信阳正午物影长度越来越长
D.当太阳直射点由③位置向④位置移动时,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5)图中A、B、C、D四点中,当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_____;地方时0时日出的点是_____。(只填字母)
甘肃榆中县黄土高原年平均气温67度,生长期为3月初至10月中旬,年平均降水381.8mm,主要集中在8月上旬至10月中旬,该时段定义为湿润时段;甲乙两图为甘肃榆中黄土高原半干旱草地生长期干旱、湿润两时段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日平均变化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甲图时段土壤的热量由下向上开始传递的时间
【小题2】乙图时段比甲图表层土温低且最高温错后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3】乙图时段榆中县

【小题1】甲图时段土壤的热量由下向上开始传递的时间
A.9:00 | B.17:00 | C.19:00 | D.21:00 |
A.正午太阳高度大,地面得到太阳辐射少 | B.正午太阳高度小,地面得到太阳辐射少 |
C.土壤中含水较多,热容量大 | D.地表植被少,对太阳辐射反射多 |
A.昼先变长再变短 | B.昼先变短再变长 |
C.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升高 | D.正午太阳高度一直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