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自转的特征
- + 地球公转的特征
- 地球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
- 地球公转的速度
- 地球公转的轨道
- 黄赤交角
-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 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图的判读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时差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家住南京(118°46′E,32°03′N)的小明每天早晨沿着玄武湖边绿道(如下图)跑步锻炼。他从A地出发,按照顺时针方向的线路绕湖一圈。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若不考虑天气因素,小明想要做到每天在日出时出发跑步,有关其出发时间(北京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某日小明出发时观测到太阳刚好从正东方的湖面升起,他看了一下手表,下列时间最接近的是
【小题3】湖面的漂浮物在风和湖岸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地运动聚焦,形成“漂浮体”。在一年中下列地点看到“漂浮体”的几率最大的是

【小题1】若不考虑天气因素,小明想要做到每天在日出时出发跑步,有关其出发时间(北京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3月1日到5月1日出发时间推迟 | B.4月1日到6月1日出发时间提前 |
C.5月1日到7月1日出发时间推迟 | D.6月1日到8月1日出发时间提前 |
A.5时30分 | B.6时00分 | C.6时07分 | D.6时12分 |
A.A地附近 | B.B地附近 | C.C地附近 | D.D地附近 |
下图是“地球赤道与公转轨道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 )
【小题2】若黄赤交角变为23.6°时,地球上五带( )
【小题3】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 )

【小题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 )
A.春分 | B.夏至 | C.秋分 | D.冬至 |
A.热带范围变小 | B.温带范围变大 | C.寒带范围变大 | D.与现在相同 |
A.赤道以南地区 | B.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
C.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 D.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
读“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此图表示的是 (北或南)半球的 日的光照情况。
(2)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 (南或北)移动。
(3)图中ED表示 。(晨线或昏线)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1)此图表示的是 (北或南)半球的 日的光照情况。
(2)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 (南或北)移动。
(3)图中ED表示 。(晨线或昏线)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如果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减小2°,所产生的后果是
A.南北寒带范围都分别扩大2° | B.热带范围缩小4° |
C.黄赤交角变为21°26′ | D.南北温带范围保持不变 |
下列现象中,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是
A.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 B.南北极圈内极昼、极夜时间不等长 |
C.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 D.河流两岸受到河水的侵蚀程度不同 |
在下列地点的开阔平地上建有同一高度的南北两栋新楼,欲使北面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南楼遮挡,则南北两栋楼间距最小的是在
A.40°N,110°E | B.60°N,90°W | C.50°N,100°W | D.30°N,80°E |
若黄赤交角的度数为26°23',则( )
A.热带范围缩小,寒带范围扩大 | B.热带范围缩小,寒带范围缩小 |
C.热带范围扩大,寒带范围扩大 | D.热带范围扩大,寒带范围缩小 |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现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立冬时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2018年11月7日19时32分“立冬”,此日冬季正式开始。下列对立冬时周口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昼长夜短,昼渐短 | B.正午太阳高度正在变大 |
C.昼短夜长,昼渐长 | D.昼渐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变小 |
A.北半球,向南移 | B.北半球,向北移 |
C.南半球,向南移 | D.南半球,向北移 |
A.北京 | B.哈尔滨 | C.郑州 | D.广州 |
A.一直变快 | B.先变快后变慢 | C.一直变慢 | D.先变慢后变快 |
下图为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地球公转速度为①时,太阳直射点
【小题2】地球公转速度为②时,北半球的节气可能是

【小题1】地球公转速度为①时,太阳直射点
A.在北半球,并向北运动 |
B.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
C.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
D.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
A.春分日 |
B.秋分日 |
C.夏至日 |
D.冬至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