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自转的特征
- + 地球公转的特征
- 地球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
- 地球公转的速度
- 地球公转的轨道
- 黄赤交角
-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 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图的判读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时差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变式1)地球运动分为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而两种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黄赤交角来表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若黄赤交角变为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2】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上不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小题1】若黄赤交角变为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减少 |
B.温带范围变大 |
C.7月,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昼长与夜长的差值加大 |
D.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增大 |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
B.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 |
C.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 |
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 |
读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这一天 ( )
【小题2】五·一 劳动节时,太阳直射点( )

【小题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这一天 ( )
A.地球公转速度将越来越快 |
B.地球公转速度将越来越慢 |
C.地球公转的速度最慢 |
D.地球公转的速度最快 |
A.在北半球并由A向B移动 |
B.在北半球并由B向C移动 |
C.在南半球并由C向D移动 |
D.在南半球并由D向A移动 |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我国教师节(9月10日)期间,最接近的节气是
【小题2】下面的时间段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的是

【小题1】我国教师节(9月10日)期间,最接近的节气是
A.立秋 | B.白露 |
C.寒露 | D.小雪 |
A.春分→清明 | B.小暑→大暑 |
C.霜降→立冬 | D.大雪→小寒 |
下图为上海(121°30′E、31°13′N)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正午太阳光线和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面积最大的组合是( )
【小题2】正午太阳光线为①时,该地的地方时和北京时间分别为( )

【小题1】正午太阳光线和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面积最大的组合是( )
A.① 春分 |
B.① 夏至 |
C.② 秋分 |
D.③ 冬至 |
A.12:00、12:00 |
B.12:00、11:54 |
C.12:06、11:54 |
D.11:54、12:00 |
读地球公转速度随月份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当地球公转速度为左图中N点时,地球位于右图公转轨道的
【小题2】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右图中甲点时

【小题1】当地球公转速度为左图中N点时,地球位于右图公转轨道的
A.甲点附近 | B.乙点附近 |
C.丙点附近 | D.丁点附近 |
A.北京正值高温多雨季节 | B.北半球昼长夜短 |
C.地球公转速度较其他三地快 | D.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吹偏南风 |
20°W和160°E经线是东、西半球分界线。下图中甲、丙在晨线上,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对图中此时甲、乙、丙、丁各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小题2】此时,下列各地情况可信的是(双选)

【小题1】对图中此时甲、乙、丙、丁各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长 |
B.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达90° |
C.各地夜长:乙>丙>丁 |
D.各地日出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 |
A.郑州市(约35°N,114°E)的中学生正在上学路上 |
B.南京市正处于一年中的高温季节 |
C.雅库茨克(约62°N,130°E)已是白昼 |
D.澳大利亚某地房屋朝北窗户阳光射入室内面积接近一年中最小值 |
(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左图中欧洲西部局部略图。图中甲区域为欧洲西部著名的小麦产区。其典型土壤是棕色森林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右图为图左中乙地春分日太阳在地平线以上的运动轨迹,黑点为春分日正午太阳位置。

在右图中绘出乙地夏至日地平线以上太阳运动轨迹,并注明日出、日落的位置,用小黑点标明正午太阳位置。
左图中欧洲西部局部略图。图中甲区域为欧洲西部著名的小麦产区。其典型土壤是棕色森林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右图为图左中乙地春分日太阳在地平线以上的运动轨迹,黑点为春分日正午太阳位置。

在右图中绘出乙地夏至日地平线以上太阳运动轨迹,并注明日出、日落的位置,用小黑点标明正午太阳位置。
地球的公转,除了会导致一个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外,还会导致四季的变化。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从天文意义看,夏季是
【小题2】下列有关地球上五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小题1】从天文意义看,夏季是
A.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 |
B.一年中出现极昼的季节 |
C.一年中地球与太阳距离最近的季节 |
D.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季节 |
A.寒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总是小于温带地区 |
B.如果某地一年中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能够达到90°,那么此地一定在热带 |
C.6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热、温、寒带白昼最长的一天 |
D.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
下图所示是地球公转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等分为四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小题2】2018年2月16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小题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A.甲到乙 | B.乙到丙 |
C.丙到丁 | D.丁到甲 |
A.甲点 | B.乙点 |
C.丙点 | D.丁点 |
读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图,若t1,t2,t3这三天均为晴天,下列关于这三天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


A.t1这一天该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
B.t2这一天该地日出最早 |
C.t3这一天该地日落为一年中最迟 |
D.该地的纬度数为y-6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