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宇宙中的地球
-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地球的圈层结构
- + 地球的运动
- 地球自转的特征
- 地球公转的特征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时差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下表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据表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E. 50°N
【小题2】图中X、Y的时间可能为
【小题3】甲地(50ºE,30ºN)白昼长10小时,那么乙地(50ºE,30ºS)日出的地方时是:

【小题1】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A.100°E、50°N | B.110°E、40°N |
C.125°E、40°N | D.130° |
【小题2】图中X、Y的时间可能为
A.8:10、17:10 | B.8:20、17:20 |
C.8:30、17:30 | D.7:50、17:10 |
A.5时 | B.6时 | C.7时 | D.8时 |
自北部的普拉德霍湾(G1)起,止于阿拉斯加湾瓦尔迪兹 (G2)的石油管道,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石油管道,它经过多座城市。该石油管道的建设要面临位置偏远和周围环境恶劣的挑战。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石油管道的建设主要采用高架的形式,主要克服的自然困难为:
【小题2】某日该石油管道北部起点G1与南部著名港口城市苏厄德几乎同一时刻日出时,此时刻太阳直射点应位于:

【小题1】该石油管道的建设主要采用高架的形式,主要克服的自然困难为:
A.地形复杂 | B.沼泽众多 | C.动物迁徙 | D.多年冻土 |
A.太湖流域附近 | B.亚马孙河流域 | C.湄公河流域 | D.维多利亚湖附近 |
2015 年9 月3 日,我国政府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阅兵式,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在非国庆节举行大规模阅兵,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阅兵当日,北京昼夜长短状况是( )
【小题2】阅兵当日,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最接近( )
【小题1】阅兵当日,北京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夜等长 | B.昼短夜长 | C.昼长夜短 | D.无法判断 |
A.73.5° | B.55° | C.50° | D.26.5° |
下面图甲和图乙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日,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M地昼长为________。
(4)Q地位于M的________方向。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日,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M地昼长为________。
(4)Q地位于M的________方向。
图为“北半球夏至日甲、乙两地太阳高度日变化图”,读图完成题。

【小题1】此日,甲、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值是
【小题2】关于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此日,甲、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值是
A.23°26′ | B.43°08′ |
C.46°52′ | D.66°34′ |
A.该日甲、乙两地物体影子朝向相同 |
B.该日乙地出现极昼现象 |
C.甲、乙两地地方时相差15小时 |
D.甲地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 |
某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坚持观测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并作详细记录。以下是6月22日 (夏至日)观测记录。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6月22日,该校所在地的昼长约为
【小题2】7月1日,该校同学观测日出时和日落时,太阳分别位于观测者的

【小题1】6月22日,该校所在地的昼长约为
A.10小时 | B.12小时 | C.15小时 | D.18小时 |
A.正东方、正西方 | B.东北方、西北方 |
C.东南方、西北方 | D.东北方、西南方 |
2009年10月31日,我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号完成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港口的补给后,踏上穿越西风带的征程。位于南纬40°~60°之间的西风带,终年盛行6~7级的大风和4~5米高的涌浪,是进入南极必经的一道“鬼门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材料中西风带的盛行风向为( )。
【小题2】科考队进入西风带时( )。
【小题1】材料中西风带的盛行风向为( )。
A.西北风 | B.西南风 |
C.西风 | D.东风 |
A.北半球昼长夜短 | B.太阳直射点正向北移动 |
C.气压带、风带正向南移动 | D.济南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
下图为某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从南北半球来看,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
【小题2】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纬度最高的地点是
【小题3】该日图中丙地点日出的地方时刻是

【小题1】从南北半球来看,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
A.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 B.乙与丙位于同一半球 |
C.丙位于北半球,丁位于南半球 | D.甲与乙不在同一半球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9时 | B.7时30分 | C.6时 | D.4时30分 |
江苏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其宿舍楼前后十棵广玉兰树开花时间进行了观察和记录。读广玉兰分布位置和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对宿舍楼前后广玉兰开花时间的描述,正确的是
【小题2】图示实线所表示太阳视运动轨迹的时间最可能是

【小题1】下列对宿舍楼前后广玉兰开花时间的描述,正确的是
A.南侧开花时间总体晚于北侧 |
B.宿舍楼北侧光热条件优于南侧 |
C.北侧五棵开花由早到晚的顺序为a、b、c、d、e |
D.南侧五棵开花时间差距较北侧五棵时间差距更明显 |
A.夏至 | B.秋分 | C.冬至 | D.春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