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及正午太旧方向的变化情况绘成简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②地可能位于
A.赤道B.北回归线C.南回归线D.北极
【小题2】北半球夏至日时,关于图中四地描述正确的是
A.①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B.②地白昼达一年中最长
C.③地正午阳光入射面积达一年中最大值D.④地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南极上空俯视图,图中虚线表示极圈或回归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日期是________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
(2) 是晨昏线,其中晨线为________段。
(3)此时B、D两地的地方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时A地昼长________小时。
(5)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_,和B点相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还有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2018年1月31日晚间,天幕上演“超级月亮、血月、蓝月亮”三合一的罕见天文奇观。超级月亮,是指月亮位于近地点时发生的满月,比起远地点的满月,超级月亮要大14%,亮度也要高30%。发生月全食时,月亮呈现暗红色或古铜色,被称为“红月亮”或“血月”。在一个自然月(按阳历,每个月的1日到该月的最后一日)中能看到两次满月时,则第2次满月被称作蓝月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形成“红月亮”的主要原因是(  )
A.月球反射太阳光
B.地球大气对太阳光的吸收与散射
C.月球表面发生红色尘暴
D.地球上空的尘暴对月光的吸收与散射
【小题2】此次天文奇观发生月份的第一个满月时(  )
A.北冰洋浮冰一年中范围最广
B.湖南益阳白昼变长
C.黄河内蒙古段防凌形势严峻
D.南极昆仑站风和日丽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阿图什天门(39°39’N,75°31’E)位于新疆阿图什市与乌恰县交界处,这个由灰黄色的砾岩形成的天然石拱门呈“n”型,宽约100米,高457米,是地球上最高的天然石门,干燥的空气在狭窄的山脊间快速流动,侵蚀着岩壁形成了风的通道,图为某游客在五一假期拍摄的阿图什天门的落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地貌成因与阿图什大门类似的是
A.喀斯特地貌B.丹霞地貌
C.断块山D.雅丹地貌
【小题2】拍摄者位于阿图什天门的
A.东北方B.西北方C.东南方D.正东方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根据一年内太阳的位置变化把二十四节气分列在十二个月中,每月的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节气”是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对时令、气候、物侯等变化规律的经验总结。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十月初的“节气”是
A.白露B.秋分C.寒露D.霜降
【小题2】在合肥市,白昼时间与“谷雨”时最接近的节气是
A.雨水B.处暑C.霜降D.惊蛰
【小题3】二十四节气中反映降水的是
A.立春、立夏、立秋、立冬B.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C.小暑、大暑、小寒、大寒D.雨水、谷雨、小雪、大雪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河南省登封观星台(34°N,113°E),台下有一长堤,横梁位于长堤上方6米高位置,长堤位于观星台的正北方。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照片,摄影师面向
A.正北B.正南C.正东D.正西
【小题2】当北京时间12:00时,横梁的影子位于长堤的
A.正中间B.偏西C.偏东D.不确定
【小题3】当横梁在长堤上的影子距离观星台为6米时,登封市
A.昼长夜短B.昼渐长C.日出东南D.日落东北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有人在家里正午测得两至日阳光射进屋内的角度差为 20°(如下图所示),若测量时 北京时间为 0:30,据此回答问题。

则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A.67.5°W,10°S
B.67.5°W,10°N
C.67.5°E,20°S
D.67.5°E,20°N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同一位置、不同季节的三天中的三个时刻拍摄的太阳视运动轨迹(h2这一天学校举行了秋季运动会,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达40°),经合成整理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位于
A.30°S附近B.赤道附近
C.北回归线附近D.50°N附近
【小题2】拍摄的三天中,该地白昼最短的一天是
A.h1B.h2C.h3D.h4
【小题3】当太阳视运动轨迹为hl时,下列自然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长江流域进入一年中的枯水期B.东非高原的斑马向赤道以北迁徙
C.澳大利亚的小麦进入收获季节D.加拿大的枫树叶大部分已经脱落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极点俯视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此时,
A.A地的白天比B地短
B.当B地为5日下午7时,A地是4日上午5时
C.C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A地
D.A、B、C、D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D地
【小题2】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至23°21′,则会引起的现象是
A.地轴同公转轨道面斜交的角度变大B.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增大
C.北极圈范围缩小,南极圈范围增大D.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我国黄河流域,河南登封市(34°N)附近观星台是二十四节气产生的最直接文物史证,这里现存有700年历史的“量天尺”(下图),用来测量正午日影,可定节气和一年时长。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仍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当图中“量天尺”测得的正午日影长度为一年中最长时
A.太阳直射点正向赤道移动B.泰山6点前日出东北方向
C.地球接近公转轨道近日点D.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
【小题2】二十四节气发源于中原,因为这里
A.平原地势平坦,牧业发达B.气候四季分明,循环往复
C.人口比较稀少,技术落后D.处于版图正中,影响较小
【小题3】节气与我国习俗对应正确的是
A.立春——河南打春牛、勤耕种B.立夏——吉林腌酸菜、储冬粮
C.立秋——广东加棉衣、添厚袜D.立冬——西北日夜分、忙收割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