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正在拨动地球仪,做模拟地球自转运动的实验(地球仪代表地球,白炽灯泡代表太阳)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①昼夜的更替②四季的更替③运动物体偏向④地方时差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小题2】图示季节内,哈尔滨
A.一年中气温最高位B.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
C.当地时间6时日出D.次日过后夜逐渐变长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中K为晨昏线,Q为经线,R为Q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当Q、K两线重叠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
B.北京和海口昼夜等长
C.R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
D.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小题2】下面四幅图中,虚线表示物体初始运动方向,实线表示偏转方向,能正确表示R地沿纬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是( )
A.B.C.D.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以____________为中心的光照图。 
(2)图中晨线是___________,昏线是____。 
(3)此图所示为北半球的______(填节气),此后,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南或北)移动。 
(4)A、D、E三点的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
(5)E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D点的地方时为______时。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秋分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⑤
【小题2】当太阳直射点从④到⑤这一时间内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然后加快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然后减慢
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D.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下面的“日照图”, 关于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
B.C在昼半球
C.
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某同学用地球仪(作为地球)和灯泡(作为太阳)演示地球的运动,以及由此产生的自然现象。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小题1】地球仪放置在桌面上,轴XY与桌面的夹角应是(  )
A.90°B.23°26′
C.66°34′D.60°
【小题2】该演示能够反映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不包括(  )
A.昼夜交替B.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C.极昼极夜D.极光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将一盏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小题1】判断图中的P点所在的是(  )
A.晨线B.昏线
C.0时经线D.既不是晨线,也不是昏线
【小题2】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的交替B.区时的差异
C.运动物体偏向D.地方时差异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有关昼夜交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地球不自转,地球上就不存在昼夜交替现象
B.如果地球不自转,地球上就不会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
C.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个恒星日
D.昼夜交替的周期有利于地球上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如下图所示。

(1)图中晨昏线是晨线还是昏线?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在下图中分别标出晨线与昏线。

(2)晨昏线所组成的平面与太阳光线有何关系?与赤道圈有什么关系?
(3)晨昏线在地球表面的位置是静止的吗?如果不是,移动方向如何?
(4)地球上的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昼夜交替的周期是多长,是1个太阳日还是1个恒星日?
(5)假如地球不自转也不公转,有没有昼夜交替?假如地球不自转只围绕太阳公转,有没有昼夜的交替?如果有,昼夜交替的周期又如何?
当前题号: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