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生活
- 政治生活
- 文化生活
- 生活与哲学
-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 经济学常识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 +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 科学思维常识
-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 综合类
- 时事政治
某小组进行主题为“学习《经济学常识》,把握经济思想脉络”的课程讨论时,绘制了一张图表。对图14判断正确的是

a.①到②起因于“滞涨现象”
b.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c.1929-1933年经济危机促使②到④
d.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对③的丰富和发展

a.①到②起因于“滞涨现象”
b.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c.1929-1933年经济危机促使②到④
d.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对③的丰富和发展
A.ab | B.ac | C.bd | D.cd |
产业资本的三种形式是
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 |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
C.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
2018年是世界公认的“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贡献在于( )
①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②首次提出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概念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④解决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
①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②首次提出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概念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④解决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马克思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
A.工人被雇佣的地位没有改变 | B.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改变 |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依然存在 | D.工人阶级的生活待遇没有资本家高 |
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
A.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不同 |
B.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
C.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转移方式不同 |
D.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增速减缓,生产成本上升及利润下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实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加大,增长放缓、效益下滑等诸多问题,但实体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既然它“摔倒”了,就应该将它“扶”起来,真正实现实体经济复兴,关键还是国家和实体企业本身。
结合以上材料,运用《经济学常识》中“影响资本周转速度因素”的理论知识,分析实体企业如何更好的发展才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复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
马克思曾引用过这样一句话:“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资本家为了利润之所以敢冒绞首的危险,这是由________决定的
A.来自流通中发生的价值增殖 | B.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 |
C.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 D.来自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