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关于国家计划产生高级盈利的观点,旨在论证()
A.国家经济计划的可变性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经济效益的重要性D.市场经济的必然性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斯大林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争论中,改变了原来的经济观点。属于争论后的斯大林的观点有(  )
①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商品生产
②保持商品生产、商品交换,是社会主义获得胜利的唯一可能的道路
③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
④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不仅包括个人消费品,也包括生产资料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斯大林认为,国民经济计划化可能带来的结果是
①从整个社会来看,国家获得的生产赢利更多
②计划会使经济失去活力
③从长期来看,国家获得的生产赢利减少
④某些企业、某些部门的生产赢利减少,甚至没有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从主张消灭商品经济,到提出共产主义要学会经商:从主张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到提出由国家调节商业。这表明随着苏俄社会主义条件的改变和经济政策的调整,列宁对商品货币、市场作用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列宁把这些变化看成
A.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的过渡阶段
B.对国家经济进行调控的必要手段
C.为解决当时困难采取的权宜之计
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步骤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列宁先是提出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后又进一步提出由国家调节商业。列宁这一主张的变化说明(  )
A.认识到当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的客观性
B.社会主义条件下要消灭自由贸易
C.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已被消灭
D.国家组织的商品交换要占主导地位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北京市海淀区2017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政治试题考点66 难)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使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1921年制定了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的核心是(  )
A.放弃社会主义的目标B.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恢复、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在总结社会主义改造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与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要求。下列观点不属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要求的是
A.在生产计划方面,全国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部分应按计划生产,附有一部分计划外的生产为补充
B.在工商经营方面,应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
C.在所有制方面,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在市场方面,应以国家市场为主体,附有一定范围的由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使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1921年制定了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的核心是
A.放弃社会主义的目标B.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恢复、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曾说过,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的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一切都不可能”。在此,***认为
A.在限制价值规律的消极作用的前提下,运用价值规律管理经济,进行经济核算
B.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
C.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D.要充分发挥计划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在斯大林看来,国民经济的计划化,固然可能造成某些企业、某些部门的生产赢利减少,甚至没有,但从整个社会来看,从长期来看,国家获得的生产赢利更多。高级赢利的产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此看法最恰当的是
A.其观点是正确的
B.其观点是错误的
C.在一定条件下正确,但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变,也更重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
D.表明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