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李嘉图经济学说的核心是
A.相对工资理论B.劳动价值理论C.收入分配理论D.阶级结构理论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列属于斯密与李嘉图的理论共同点的是
①反对国家千预,主张经济自由
②市场调节具有弊端,应加强国家调控
③参与国际分工,发展自由贸易
④各国优势不同,应生产成本相对低的商品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假如甲国和乙国的汽车和粮食的劳动生产率分别如下:
 
汽车
粮食
甲国劳动生产率
1辆汽车/1万小时
一吨粮食/500小时
乙国劳动生产率
1辆汽车/9000小时
一吨粮食/300小时
 
不考虑其它因素,根据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分工格局应为
A.甲国生产汽车,乙国生产粮食
B.甲国同时生产汽车和粮食,乙国不生产
C.乙国生产汽车,甲国生产粮食
D.乙国同时生产汽车和粮食,甲国不生产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同学们在选修课的课堂上讨论“斯密的经济学说”,以下四项经济主张中,与斯密的经济理念最为接近的是
A.实行自由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坚持政府作用最小化
B.强调政府对经济的主导作用,提高本国国际竞争力
C.政府依据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维护必要的市场秩序
D.确保经济资源分配公正公平,维护市场价格的稳定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斯密认为,提高资本利用效率的最好的办法是
A.政府干预经济B.发挥市场的作用
C.资本投向由政治家来决策D.采取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斯密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
A.分工B.采用新技术C.提高劳动强度D.延长劳动时间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开篇对“分工”的定义,奠定了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学的基石。如同一些美国知名学者所言,如果说美国的发展是一个奇迹,那么奇迹的源泉之一就是这部著作。

对自由市场的追求,让美国在形成全球大市场、国际大分工的历史进程中脱颖而出;对公平竞争的坚持,向来是美国引以为傲的价值坐标。但时至今日,美国的一些政客似乎早已忘记了自己的来路,或者明明知道何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正途,却为一己之私利不顾一切要挡住别人的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正在被华盛顿那双“霸道的手”束缚。有人说,亚当·斯密正在悄悄流泪。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亚当·斯密为什么在悄悄流泪?
(2)结合“市场经济的运行”的相关知识,对亚当·斯密上述经济思想加以评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辨析题 | 难度:0.99
公共物品是消费者可以共同消费或共同享用的物品。一旦把这种公共物品提供给消费者,便难以防止其他人消费成享用。以下关于公共物品的判断和解释都正确的是
A..教育属于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由政府提供,礼人物品由私人提供
B.枪支弹药属于公共物品—在市场上它们不能自’由买卖
C.消防属于公共物品—消防具有竞争性,不同消费者不能共享同一消防资源
D.城市绿化属于公共物品—每增加一位城市居民,政府不用追加城市绿化投入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人民日报》署名“钟声”的社论《亚当·斯密在悄悄流泪》中指出:“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开篇对“分工”的定义,奠定了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学的基石。下列选项中体现斯密这一理念的有
①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上涨,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
②天津利用科技创新实力带动京津冀地区整体经济效率的提升
③对别国科技发展领域施加关税壁垒,以维护自身的高科技优势
④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加强合作,推进区域产业链的整合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斯密认为,增加国民财富的途径是(  )
A.降低地租,增加资本积累
B.鼓励出口,禁止或限制进口
C.通过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
D.干预经济,提高资本利用率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