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生活
- 政治生活
- 文化生活
- 民族精神的时代性
- 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 + 弘扬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
- 生活与哲学
-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 经济学常识
-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 科学思维常识
-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 综合类
- 时事政治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材料一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疾病专家钟南山义无反顾地冲向疫情一线,时隔17年84岁的他再次为国出征。
年仅29岁的医生彭银华,曾在疫情来袭之时选择推迟原定在正月初八的婚期,不幸感染去世;一群美丽少女,为了穿上防护服,毅然剪去一头长发……
不是医护人员孤军奋战,在他们的身后,还有一场广大的人民战争。从城市之间的守望相助到民众之间的相互鼓励,从企业的物资捐助到拾荒老人的一万元捐款……国有难,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突如其来的考验把14亿中华儿女紧紧团结在一起。
材料二2020年3月6日光明日报:可以把此次战役体现的精神概括为:“碧血丹心、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砥砺奋进、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担当精神。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当代青年应如何实现人生价值。(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①铭记历史,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②缅怀先烈,将爱国主义由抽象转为具体
③凝魂聚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与时俱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①基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文化环境
②因为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弘扬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④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①包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和动力
②为抗战精神提供了物质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包含着丰润社会的道德,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宝贵资源
④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能砥砺人们追逐民族复兴之梦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② | D.②④ |
材料二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实现中国梦为什么要弘扬中国精神。
201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让我们收获了什么?
第一:致敬历史,给全体中国人上了一堂宝贵的爱国教育课。大阅兵中,战旗方队行驶在装备方队最前面,展示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荣誉功勋部队的战旗。这既是对革命先烈和战斗英雄的致敬,也是向我们党和军队的“苦难辉煌”致敬。
第二:彰显国力,让14亿中国人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此次大阅兵,160余架飞机振翅长空,傲视苍穹132个装备方队,陆上作战、海上作战、防空反导、信息作战、无人作战、后装保障、战略打击7个模块,按照联合作战编成接受检阅。受阅的装备全部为中国制造,4()%为首次亮相。
第三:检验全军,使全面重塑后的人民军队战力提升。首次亮相的“快递小哥”东风-41核导弹,更是彰显了我国最先进最具有威慑力大国长剑的重要地位。
第四:宣示决心,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此次阅兵首次安排了维和部队方队参阅,就是向世界宣示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履行大国责任的担当。
结合材料,运用“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阐述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的文化意义。①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提供理论依据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益的滋养
③为中华民族铸牢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2019年中国女排以11战全胜的傲人战绩赢得了世界杯冠军,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献上了厚礼。女排姑娘们数十年团结拼搏的身影成为几代国人共同的成长记忆,“女排精神”则是女排姑娘们为我们创造的巨大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信念是中国女排精神的核心内容,顽强拼搏、永不放弃是中国女排精神的集中表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中国女排精神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女排借鉴国际体育管理经验,大胆创新管理体制、队员选拔机制和训练模式,以科学精神强化拼搏精神,丰富了女排精神的内涵。”
(1)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中华民族精神于中华民族的意义所在。(2)结合材料,说明“女排精神”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