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生活
- 政治生活
- 文化生活
- + 文化影响的来源
-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 潜移默化的影响
- 深远持久的影响
- 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 生活与哲学
-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 经济学常识
-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 科学思维常识
-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 综合类
- 时事政治
文学是时代最直接的反映。在盛唐时代的诗篇中,我们能感受到“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华美,而从杜甫的三吏三别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唐盛极而衰的真实的历史。由此可知
A.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 |
B.古代诗词总会真实地反映时代发展的脉搏 |
C.诗词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有人说:“随着教育基地、公共文化设施的建立和完善,公民道德必然会建设好。”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3)某班级举办“践行新时代公民道德,我们在行动”活动,请你就活动方案提出三条建议。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指出,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不同程度存在道德失范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仍然比较突出;一些社会成员道德观念模糊甚至缺失,是非、善恶、美丑不分,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已、损公肥私等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握规律、积极创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
《纲要》提出,民族团结、科普、国防等教育基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都要结合各自功能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道德教育。用好宣传栏、显示屏、广告牌等户外媒介,营造明德守礼的浓厚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18年,全国群众文化机构达到44个,公共图书馆3176个,博物馆4918个,这对我国进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结合材料,分析国家制定和实施《纲要》的原因。(2)有人说:“随着教育基地、公共文化设施的建立和完善,公民道德必然会建设好。”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3)某班级举办“践行新时代公民道德,我们在行动”活动,请你就活动方案提出三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