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档别具匠心的电视节目《信中国》在央视热播。节目中,一位位“信使”展读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仿佛把人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书信中袒露的一颗颗忠心赤胆让人震撼,一段段感人故事令观众动容,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由此可见
A.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C.大众传媒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主要途径
D.书信承载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中秋赏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满月的晶莹剔透,吸引了无数中国人,特别是文人去欣赏。在西方的很多传说中,满月是会给人带来未知的恐惧的。所以西方人在月光下没有我们中国人“浪漫多情”。这说明(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④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素养不同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流行语是语言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体现了语言的社会功能。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不仅记载着本年度人们身边发生的种种事情,也传达着人们对事件和生活的态度。因此,年度流行语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文化新景观。2019开年,好多人跟“盘”这个新词较上了劲,在很多表达情绪的场合看到“盘”,意思是“怼”。这说明( )
①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
②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以上观点体现了
①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人创造了文化,优秀的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③文化能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④文化能培养健全人格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和为贵”“有容乃大”“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大格局,体现了“天下为公”“万邦和谐”“万国咸宁”的中国政治理念。今天,“以和为贵”等传统思想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仍有重要影响。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受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指出,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不同程度存在道德失范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仍然比较突出;一些社会成员道德观念模糊甚至缺失,是非、善恶、美丑不分,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已、损公肥私等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握规律、积极创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

《纲要》提出,民族团结、科普、国防等教育基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都要结合各自功能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道德教育。用好宣传栏、显示屏、广告牌等户外媒介,营造明德守礼的浓厚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18年,全国群众文化机构达到44个,公共图书馆3176个,博物馆4918个,这对我国进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结合材料,分析国家制定和实施《纲要》的原因。
(2)有人说:“随着教育基地、公共文化设施的建立和完善,公民道德必然会建设好。”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3)某班级举办“践行新时代公民道德,我们在行动”活动,请你就活动方案提出三条建议。
当前题号:6 | 题型:开放性试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