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生活
- 政治生活
-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 +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 监督政府权力的必要性
-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
- 权力监督的意义
- 政务公开的内容
- 政务公开的作用
- 文化生活
- 生活与哲学
-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 经济学常识
-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 科学思维常识
-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 综合类
- 时事政治
2017年11月,监察法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开,共征求社会公众意见13000多条;2017年1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对监察法草案进行了第二次审议;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监察法草案。由此可见
①我国已经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推动全面依法治国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决定国家重大事项
③全国人大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
④全国人大使立法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反映人民意愿
①我国已经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推动全面依法治国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决定国家重大事项
③全国人大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
④全国人大使立法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反映人民意愿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监察委员会依法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从行政监督体系上看,监察委员会是
A.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 B.社会的监督 |
C.行政系统外部监督 | D.属于司法机关的监督 |
政务公开是行政机关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全过程公开,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制度安排。2019年12月,国务院部署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强调基层政府要在2020年底前编制完成本级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实行政务过程和结果全公开。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有利于
①提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②规范政府及工作人员行政行为,提高政府公信力
③保障群众知情权、监督权,增强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度
④公民民主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①提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②规范政府及工作人员行政行为,提高政府公信力
③保障群众知情权、监督权,增强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度
④公民民主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⑧④ |
2019年12月下旬开始,15个中央巡视组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的13个中西部省区市和13个中央单位全部开展“回头看”,重点跟进督查专项巡视中发现问题的整改和工作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有利于
①发挥政治监督和政治导向作用
②加强对脱贫攻坚的思想领导
③强化中纪委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职能
④为推进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法保障
①发挥政治监督和政治导向作用
②加强对脱贫攻坚的思想领导
③强化中纪委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职能
④为推进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法保障
A.②③ | B.①④ | C.③④ | D.①② |
2017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的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产生监察委员会。新的监察委员会与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整合政府、检察等部门的监察力量,将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及其他公共部门纳入监察范围。这一改革旨在
①实现对国家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
②清除公共部门滋生腐败的社会土壤
③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
④搭建群众直接监督公共权力的新平台
①实现对国家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
②清除公共部门滋生腐败的社会土壤
③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
④搭建群众直接监督公共权力的新平台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目前,我国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下列属于行政系统外部的国家机关监督的是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②国家监察委员会的监督
③审计部门的监督④***的党内监督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②国家监察委员会的监督
③审计部门的监督④***的党内监督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