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生活
-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 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 +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 政治生活
- 文化生活
- 生活与哲学
-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 经济学常识
-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 科学思维常识
-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 综合类
- 时事政治
下图漫画给我们消费者的启示是


A.建立消费者信息保护制度 |
B.引入第三方加强账户监管 |
C.规范服务合同,合法维权 |
D.增强防范意识,理性消费 |
已经持续11年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今年再次燃起。根据以往的交易成绩,天猫“双十一”每一年都在不断刷新和翻倍交易额记录。2019天猫“双十一”全天成交额为2684亿元人民币,超过去年的2135亿元人民币,再次创下新纪录。这一现象表明
①商品价格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
②营销手段能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③消费者需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消费者需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①商品价格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
②营销手段能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③消费者需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消费者需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A.②③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
盲盒源自日本,是指装有不同公仔手办、外包装上没有任何款式提醒的盒装玩具。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确定的刺激会加强重复决策,让人上瘾,有人购买盲盒一年花几十万。这一现象表明
①消费者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②消费者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③消费者要勤俭节约,绿色消费
④消费者的心理决定着消费行为
①消费者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②消费者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③消费者要勤俭节约,绿色消费
④消费者的心理决定着消费行为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如果每月少乘一次电梯,一年就可平均减碳48千克;每月少开一天车,每车每年可节油44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98千克;家庭照明改用节能灯,以11瓦节能灯代替60瓦白炽灯,每天按照明4小时计算,1只节能灯每年可节电71.5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8.6千克。上述事实启示我们要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注重节约,坚持可持续性消费
③从我做起,坚持绿色消费
④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注重节约,坚持可持续性消费
③从我做起,坚持绿色消费
④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汇丰银行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现如今中国“90后”的债务与收入比高达1850%,用通俗的话来说,即全国1.72亿“90后”,负债总额接近22万亿元,人均负债12.79万元!这警示年轻一代要( )
①培育求实心理,逐步减少消费 ②学会勤俭节约,坚持理性消费
③放弃贷款消费,坚持租赁消费 ④坚持量入为出,提倡适度消费
①培育求实心理,逐步减少消费 ②学会勤俭节约,坚持理性消费
③放弃贷款消费,坚持租赁消费 ④坚持量入为出,提倡适度消费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所谓“定位主体”是指结合非选择题的设问及背景材料明确试题所限制的“主体”,根据该主体联想相关模块的理论知识,把相关的知识以该主体为线索串联和整合起来,从该主体的角度把理论与材料综合起来分析论述问题。这一方法特别适用于解答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试题。经济生活的主体包括有国家、企业、个人三类。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分析概括总结个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承担的不同的经济角色。(至少总结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