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墨子号”洲际量子密钥分发成果入选2018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关于量子论的建立及其发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普朗克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进一步完善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 |
B.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揭示光具有粒子性 |
C.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证明了光电效应方程,测量了普朗克常量 |
D.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只具有能量,但没有动量 |
在“焊接”视网膜的眼科手术中,所用激光的波长λ=6.4×10-7m,每个激光脉冲的能量E=1.5×10-2J.求每个脉冲中的光子数目.(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l0-34J·s,光速c=3×108m/s.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 |
B.普朗克曾经大胆假设: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ε的整数倍,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做能量子 |
C.![]() ![]() |
D.由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 |
20世纪20年代,剑桥大学学生G·泰勒做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密闭的箱子里放上小灯泡、烟熏黑的玻璃、狭缝、针尖、照相底片,整个装置如图所示小灯泡发出的光通过熏黑的玻璃后变得十分微弱,经过三个月的曝光,在底片上针尖影子周围才出现非常清晰的衍射条纹.泰勒对这照片的平均黑度进行测量,得出每秒到达底片的能量是
.已知光速
.

(1)假如起作用的光波波长约为500nm,计算从一个光子到来和下一光子到来所相隔的平均时间,及光束中两邻近光子之间的平均距离;
(2)如果当时实验用的箱子长1.2m,根据(1)的计算结果,能否找到支持光是概率波的证据?



(1)假如起作用的光波波长约为500nm,计算从一个光子到来和下一光子到来所相隔的平均时间,及光束中两邻近光子之间的平均距离;
(2)如果当时实验用的箱子长1.2m,根据(1)的计算结果,能否找到支持光是概率波的证据?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即能量子假说,下列说法属于能量子假说内容的是( )
A.物质发射(或吸收)能量时,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进行的 |
B.能量子假说中将每一份能量单位,称为“能量子” |
C.能量子假说中的能量子的能量![]() ![]() ![]() |
D.能量子假说认为能量是连续的,是不可分割的 |
对于带电微粒在辐射和吸收能量时的特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某一个最小能量值一份一份地辐射或吸收 |
B.辐射和吸收的能量是某一最小值的整数倍 |
C.吸收的能量可以是连续的 |
D.辐射和吸收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
对于能量量子化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微观粒子的能量是连续的 |
B.微观粒子的能量是不连续变化的 |
C.微观粒子的能量可以取任意值 |
D.微观粒子的能量只能取某些分立的值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电效应进一步证实了光的波动特性 |
B.为了解释黑体辐射规律,普朗克提出电磁辐射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
C.经典物理学不能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 |
D.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与化学、物理状态有关 |
某半导体激光器发射波长为1.5×10-6m,功率为5.0×10-3W的连续激光.已知可见光波长的数量级为10-7m,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该激光器发出的
A.是紫外线 | B.是红外线 |
C.光子能量约为1.3×10-18J | D.光子数约为每秒3.8×1016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