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 : 1,副线圈接有阻值为10
的定值电阻R,原线圈接有如图乙所示的正弦交变电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变压器原线圈通过的电流为![]() |
B.变压器副线圈通过的电流为![]() |
C.电阻R两端的电压为10 V |
D.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40 W |
如图所示,a、b两个闭合正方形线圈用同样的导线制成,匝数均为10匝,边长la=3lb,图示区域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且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增大,不考虑线圈之间的相互影响,则( )


A.两线圈内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
B.a、b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之比为9∶1 |
C.a、b线圈中感应电流之比为3∶4 |
D.a、b线圈中电功率之比为3∶1 |



A.闭合开关的瞬间,![]() ![]() | B.闭合开关的瞬间,![]() ![]() |
C.断开开关后,![]() | D.断开开关后,![]() ![]() |
在如图电路中,L为一个自感系数很大、直流电阻不计的线圈,D1、D2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E是一内阻不计的电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S瞬间,灯泡D1、D2同时亮,且D2 的亮度大于D1 |
B.闭合开关S一段时间后,D1不亮、D2比刚闭合S时亮度大 |
C.断开开关S,经过D1的电流方向沿图示方向 |
D.断开开关S,D2闪亮一下 |
(1)如图甲,开关S接通时,可以看到灯泡2___________,而灯泡1____________。


(2)如图乙,线圈L的直流电阻比灯泡的电阻小,接通电路,灯泡正常发光后,迅速断开开关S,可以看到灯泡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线圈L的直流电阻比灯泡的电阻小,接通电路,灯泡正常发光后,迅速断开开关S,可以看到灯泡________________。
如图甲所示,面积为S的N匝线圈A处在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线圈平面。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设垂直线圈平面向外为磁场的正方向。电阻R1、R2,电容C,线圈A的电阻r,B0、t0均为已知量。t=0时刻,闭合开关S。
(1)t=
时,求通过R2的电流大小及方向;
(2)t=t1时刻断开S,求S断开后通过R2的电荷量。
(1)t=

(2)t=t1时刻断开S,求S断开后通过R2的电荷量。

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经常会出现令人惋惜的遗憾.例如1825年瑞士年轻物理学家科拉顿一个人在研究电磁现象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为避免磁铁的磁场对小磁针的影响,他把实验装置放在两个房间,在右边房间里把磁铁反复插入线圈,然后跑到左边房间里观察,结果没有看到小磁针偏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实验线圈中肯定没有电流产生 |
B.该实验中的电流表量程肯定太大 |
C.科拉顿没看到小磁针偏转,是因为当他跑到另一个房间时,线圈中产生的电流已经消失 |
D.科拉顿没看到小磁针偏转,是因为该实验中的磁铁磁性太弱 |
面积S=0.2 m2、n=100匝的圆形线圈,处在如图所示的磁场内,磁感应强度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B=0.02t (T),电阻R=3 Ω,电容器的电容C=30 μF,线圈电阻r=1 Ω,求: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

用均匀导线做成的正方形线框边长为0.2 m,正方形的一半放在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如图所示。当磁场以10 T/s的变化率增强时,线框中a、b两点间电压是( )


A.Uab=0.1 V | B.Uab=0.2 V |
C.Uab=0.4 V | D.Uab=0.8 V |
如图所示,两光滑圆形导轨固定在水平面内,圆心均为
点,半径分别为
,
,两导轨通过导线与阻值
的电阻相连,一长为
的导体棒与两圆形导轨接触良好,导体棒一端以
点为圆心,以角速度
顺时针匀速转动,两圆形导轨所在区域存在方向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大小
的匀强磁场,不计导轨及导体棒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电阻的电流方向为由![]() ![]() |
B.通过电阻的电流为2A |
C.导体棒转动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4V |
D.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