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语言知识
- + 文言实词
- 哀
- 爱
- 安
- 按
- 案
- 拔
- 白
- 败
- 拜
- 报
- 暴
- 备
- 被
- 倍
- 悲
- 北
- 背
- 奔
- 本
- 彼
- 逼
- 辟
- 蔽
- 毕
- 便
- 遍
- 表
- 并
- 伯
- 薄
- 泊
- 博
- 步
- 栽
- 苍
- 操
- 草
- 策
- 曾
- 差
- 尝
- 长
- 超
- 朝
- 陈
- 称
- 诚
- 出
- 除
- 辞
- 驰
- 冲
- 传
- 垂
- 次
- 刺
- 促
- 错
- 处
- 达
- 殆
- 怠
- 旦
- 独
- 笃
- 度
- 断
- 夺
- 发
- 法
- 反
- 放
- 非
- 分
- 奉
- 服
- 伏
- 复
- 盖
- 苟
- 鼓
- 固
- 寡
- 国
- 过
- 何
- 恨
- 厚
- 胡
- 患
- 或
- 疾
- 即
- 既
- 将
- 解
- 结
- 矜
- 竟
- 就
- 绝
- 堪
- 克
- 困
- 怜
- 弥
- 靡
- 莫
- 能
- 内
- 迫
- 期
- 奇
- 迁
- 劝
- 却
- 如
- 若
- 色
- 稍
- 审
- 甚
- 识
- 适
- 是
- 书
- 疏
- 数
- 孰
- 属
- 率
- 私
- 遂
- 涕
- 图
- 徒
- 王
- 望
- 微
- 闻
- 恶
- 悉
- 相
- 谢
- 幸
- 延
- 阳
- 要
- 宜
- 狱
- 再
- 造
- 贼
- 振
- 志
- 治
- 置
- 诸
- 族
- 左
- 昂
- 傲
- 包
- 比
- 鄙
- 兵
- 病
- 察
- 彻
- 乘
- 从
- 当
- 道
- 得
- 定
- 伐
- 犯
- 方
- 负
- 赋
- 更
- 故
- 顾
- 观
- 归
- 好
- 号
- 还
- 会
- 惠
- 及
- 极
- 济
- 计
- 加
- 假
- 间
- 简
- 见
- 节
- 竭
- 尽
- 进
- 居
- 举
- 具
- 俱
- 聚
- 决
- 类
- 临
- 虑
- 论
- 漫
- 灭
- 明
- 名
- 命
- 谋
- 难
- 平
- 戚
- 启
- 强
- 请
- 穷
- 求
- 取
- 去
- 全
- 任
- 入
- 塞
- 善
- 少
- 舍
- 涉
- 生
- 胜
- 师
- 施
- 实
- 食
- 使
- 释
- 恃
- 说
- 顺
- 素
- 汤
- 通
- 痛
- 退
- 亡
- 为
- 务
- 徙
- 狭
- 鲜
- 向
- 效
- 信
- 行
- 形
- 兴
- 修
- 徐
- 许
- 寻
- 业
- 遗
- 贻
- 夷
- 异
- 易
- 诣
- 益
- 阴
- 引
- 盈
- 余
- 逾
- 缘
- 远
- 云
- 责
- 章
- 知
- 止
- 致
- 质
- 众
- 专
- 周
- 走
- 足
- 卒
- 作
- 坐
- 属
- 文言虚词
- 文言句式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栖碧轩记
陈方
①浙西之地,水多山少,常于浙西数郡之间,而山尤少。自晋陵并西而南,蜿蜒靡迤,或起或止。至无锡,而山之最著者,惠山也。然无重峦叠嶂之纡亘,深溪巨壑之险阻,崒然起于平地(1),如奔鲸逸马,不可羁而留也。余则散于四封之中,瓜蔓相接,大率隐隐皆培塿(2),形孤势薄,他郡之山可孩而。又自惠山之东,沃壤夷衍,相去三十里而远,其山之匹于惠者曰堠山,亦无曲折之美,䆗窱之雄(3),直望之而可喜耳。距两山之所向,其地曰梅里,华君彦清家 。
②始余之未识彦清也,有人持其《栖碧轩诗》一大轴从余观之。余见其所图之水石清美也,喜曰:“无锡之山有是哉!余昔过其境,而见者甚少而浅近,未有如图之清美者也。”
③近年余为其家童子师,由是问所谓栖碧者,然后怪其所居之平且旷也,何取于李白问余栖碧山之诗(4)。彦清谓余曰:“古之高人逸士,野居而涧处者,未必皆山也。使可耕之地,可安之庐,长林美竹,杂花丰草,而得与世相忘,足矣,奚俟夫山之深且秀哉!夫栖于山者,又未必皆知山之为可乐,如知山之可乐,则居虽无山,常若居于山也。况吾居之西,则惠山界其右,东则堠山峙其左,云霏朝夕之变态,风雨晦暝之异状,未尝不接于吾目也。夫于山之尤少之地,而有以映带于户限之前,则栖碧之名不为虚也。然则在山者不见山,惟置身于其外者能见之。若栖碧者,其能见于山之外者欤!”余知彦清之志者也,闻其言而是之。彦清固请余记,于是乎书。
④彦清名幼武,孝谨而和易,雅好文章,与余友。后至元二年十月一日记。
注释:(1)崒:古通“萃”,聚集。(2)培塿:小土丘。(3)䆗窱:深邃貌。(4)李白《山中问答》有“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的诗句。【小题1】下列填入第①段方框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矣 |
B.也 |
C.焉 |
D.者 |
【小题3】联系上下文,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浙西之地,水多山少,以惠山最为著名,其余都不足观。 |
B.文中所说的《栖碧轩诗》,是华彦清朋友所创作的诗集。 |
C.栖碧轩的命名取义于李白的《山中问答》一诗中的诗意。 |
D.作者明白华彦清的内心后主动为他写下这篇《栖碧轩记》。 |
①贾琮字孟坚,东郡聊城人也。 举孝廉,再迁为京令,有政理迹。
②旧交阯土多珍产,明玑、翠羽、犀、象、玳瑁、异香、美木之属,莫不自出。前后刺史率多无清行,上承权贵,下积私赂,财计盈给,辄复求见迁代,故吏民怨叛。中平元年,交阯屯兵反,执刺史及合浦太守,自称“柱天将军”。灵帝特敕三府精选能吏,有司举琮为交阯刺史。琮到部,讯其反状,咸言赋敛过重,百姓莫不空单,京师遥远,告冤无所,民不聊生,故聚为盗贼。琮即移书告示,各使安其资业,招抚荒散,蠲复徭役,诛斩渠帅为大害者,简选良吏试守诸县,岁间荡定,百姓以安。巷路为之歌曰:“贾父来晚,使我先反;今见清平,吏不敢犯。”在事三年,为十三州最,征拜议郎。
③时,黄巾新破,兵凶之后,郡县重敛,因缘生奸。诏书沙汰刺史、二千石,更选清能吏,乃以琮为冀州刺史。旧典,传车骖驾,垂赤帷裳,迎于州界。及琮之部,升车言曰:“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乃命御者褰之。百城闻风,自然竦震。其诸臧过者,望风解印绶去,惟瘿陶长济阴董昭、观津长梁国黄就当官待琮,于是州界翕然。
④灵帝崩,大将军何进表琮为度辽将军,卒于官。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前后刺史率多无清行 (2)征拜议郎
(3)观津长梁国黄就当官待琮 (4)大将军何进表琮为度辽将军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B.因缘生奸 我欲因之梦吴越 |
C.及琮之部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D.乃以琮为冀州刺史 见犯乃死,重负国 |
(1)诛斩渠帅为大害者,简选良吏试守诸县,岁间荡定,百姓以安。
(2)旧典,传车骖驾,垂赤帷裳,迎于州界。
【小题4】第②段写“巷路为之歌”的用意是______。
【小题5】联系文章内容,简析贾琮的主要品质。
例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B.吾得兄事之 |
C.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 D.单于壮其节 |
王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维将应举,岐王谓曰:“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九公主第。”维如其言。是日,诸伶拥维独奏,主问何名,曰:“《郁轮袍》。”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延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力荐之。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擢右拾遗,迁给事中。
贼陷两京,驾出幸,维扈从不及,为所擒,服药称喑病。禄山爱其才,逼至洛阳,供旧职,拘于普施寺。贼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维痛悼,赋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诗闻行在所①。贼平后,授伪官者皆定罪,独维得免。仕至尚书右丞。
维诗入妙品上上,画思亦然。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皆天机所到,非学而能。自为诗云:“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后人评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信哉!客有以《按乐图》示维者,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对曲果然。笃志奉佛,蔬食素衣,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别墅在蓝田县南辋川,亭馆相望。尝自写其景物奇胜,日与文士丘为、裴迪、崔兴宗游览赋诗,琴樽自乐。
[注]行所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小题1】文章最后一段中的“后人”指的是___________。【小题2】写出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闲音律 (2)同诣九公主第 (3)延于上座 (4)对曲果然
【小题3】下列各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因出诗卷
A.我欲因之梦吴越。 |
B.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C.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
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
(1)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
(2)贼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
【小题5】这篇文章从00和00两个方面介绍了王维的生平。
【小题6】从本文看,王维在安史之乱平定后获得豁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璧有瑕,请指示王 |
B.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
C.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
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A.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倨:傲慢 |
B.遍赞宾客 赞:赞美 |
C.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效:献出 |
D.以肉投馁虎 馁:饥饿 |
A.计不独生而令赵亡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
B.刑人如恐不胜 不胜杯杓 |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
D.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侯生)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 |
A.披帏(斩断) 厚赂单于(贿赂) 武复穷厄(贫困) |
B.天雨雪(下雨) 置币遗单于(给) 如惠语以让单于(谦让) |
C.相去四十里(距) 见犯乃死(看到) 左右皆靡(退下) |
D.如厕(去) 凡随武还者九人(一共) 及还(等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