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语言知识
- + 文言实词
- 哀
- 爱
- 安
- 按
- 案
- 拔
- 白
- 败
- 拜
- 报
- 暴
- 备
- 被
- 倍
- 悲
- 北
- 背
- 奔
- 本
- 彼
- 逼
- 辟
- 蔽
- 毕
- 便
- 遍
- 表
- 并
- 伯
- 薄
- 泊
- 博
- 步
- 栽
- 苍
- 操
- 草
- 策
- 曾
- 差
- 尝
- 长
- 超
- 朝
- 陈
- 称
- 诚
- 出
- 除
- 辞
- 驰
- 冲
- 传
- 垂
- 次
- 刺
- 促
- 错
- 处
- 达
- 殆
- 怠
- 旦
- 独
- 笃
- 度
- 断
- 夺
- 发
- 法
- 反
- 放
- 非
- 分
- 奉
- 服
- 伏
- 复
- 盖
- 苟
- 鼓
- 固
- 寡
- 国
- 过
- 何
- 恨
- 厚
- 胡
- 患
- 或
- 疾
- 即
- 既
- 将
- 解
- 结
- 矜
- 竟
- 就
- 绝
- 堪
- 克
- 困
- 怜
- 弥
- 靡
- 莫
- 能
- 内
- 迫
- 期
- 奇
- 迁
- 劝
- 却
- 如
- 若
- 色
- 稍
- 审
- 甚
- 识
- 适
- 是
- 书
- 疏
- 数
- 孰
- 属
- 率
- 私
- 遂
- 涕
- 图
- 徒
- 王
- 望
- 微
- 闻
- 恶
- 悉
- 相
- 谢
- 幸
- 延
- 阳
- 要
- 宜
- 狱
- 再
- 造
- 贼
- 振
- 志
- 治
- 置
- 诸
- 族
- 左
- 昂
- 傲
- 包
- 比
- 鄙
- 兵
- 病
- 察
- 彻
- 乘
- 从
- 当
- 道
- 得
- 定
- 伐
- 犯
- 方
- 负
- 赋
- 更
- 故
- 顾
- 观
- 归
- 好
- 号
- 还
- 会
- 惠
- 及
- 极
- 济
- 计
- 加
- 假
- 间
- 简
- 见
- 节
- 竭
- 尽
- 进
- 居
- 举
- 具
- 俱
- 聚
- 决
- 类
- 临
- 虑
- 论
- 漫
- 灭
- 明
- 名
- 命
- 谋
- 难
- 平
- 戚
- 启
- 强
- 请
- 穷
- 求
- 取
- 去
- 全
- 任
- 入
- 塞
- 善
- 少
- 舍
- 涉
- 生
- 胜
- 师
- 施
- 实
- 食
- 使
- 释
- 恃
- 说
- 顺
- 素
- 汤
- 通
- 痛
- 退
- 亡
- 为
- 务
- 徙
- 狭
- 鲜
- 向
- 效
- 信
- 行
- 形
- 兴
- 修
- 徐
- 许
- 寻
- 业
- 遗
- 贻
- 夷
- 异
- 易
- 诣
- 益
- 阴
- 引
- 盈
- 余
- 逾
- 缘
- 远
- 云
- 责
- 章
- 知
- 止
- 致
- 质
- 众
- 专
- 周
- 走
- 足
- 卒
- 作
- 坐
- 属
- 文言虚词
- 文言句式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行李之往来 |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C.为之奈何 人不敢与忤视 |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沛公居山东时 |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谦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节选自《廉颠蔺相如列传》)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勾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节选自《苏武传》)
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现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鹭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节选自《张衡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如引车避匿 引:调转。 | B.会论虞常 论:判罪。 |
C.空以身膏草野 膏:肥料 | D.连辟公府不就 辟:征召。 |
A.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
B.复举剑拟之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
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蒙故业,因遗策 |
D.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蓠 |
A.舍人,是随待在王公贵族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
B.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且鞮侯单于”中的“且鞮侯”是单于名称。 |
C.孝廉,是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他们被举荐任以官职。 |
D.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
A.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译文: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啊。 |
B.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妆为见? 译文:你本是汉朝大臣,不顾恩德,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你要见我做什么? |
C.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译文:虽然才华比世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 |
D.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
①追亡逐北 ②图穷匕见 ③夜以继日 ④不毛之地 ⑤汗牛充栋
⑥狼吞虎咽 ⑦云集响应 ⑧南征北战 ⑨沉鱼落雁 ⑩不耻下问
A.使动用法:②③⑤ | B.名词用作状语:⑥⑦⑧ |
C.意动用法:③④⑩ | D.名词用作动词:①④⑤ |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贫穷。 |
B.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行为文雅 |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普通人,一般人 |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学间广博精深 |
A.愿伯其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 |
B.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当:通“挡”,抵挡 |
C.距关,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 |
D.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卒:通“猝”,突然 |
A.去来江口守空船 | B.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C.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 D.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
A.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B.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
C.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
D.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A.沛公不胜杯杓 刑人如恐不胜 |
B.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为击破沛公军 |
C.丹不忍一己之私 私见张良 |
D.不得持尺兵 诸郎中执兵 |
①既东封郑 ②函封之 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④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