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有俊鹘水禽(追逐) ②异乎三子者之(才能)
B.①惟时之枕席(睡觉) ②大郤,导大窾(劈开)
C.①月照花林皆似(雪珠) ②促尔耕,尔植(勉励)
D.①晓窥檐语(渐近)    ②群俊秀,皆为惠连(季节)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②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③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④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⑤奉圣朝     ⑥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⑦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⑧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A.①④B.②⑤C.③⑦D.⑥⑧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复驾言兮焉求(言:助词,无义) ②引壶觞以自酌(觞:酒杯) ③景翳翳以将入(景:风景,景物)
④或植杖而耘耔(耔:除草)    ⑤审容膝之易安(审:觉察,自知)  ⑥策扶老以流憩(扶老:手杖;流憩:游息) ⑦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舛:乖违、不顺) ⑧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等:等到)⑨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狂:狂放、不拘礼法 ) ⑩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彩:日光)
A.③④⑤⑥⑩B.①②⑤⑦⑨C.①③④⑥⑧D.②⑤⑦⑧⑨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
A.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C.古者富贵而名摩灭D.此小大之辩也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而后乃今将图南。B.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C.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D.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课内文言文阅读

(甲)于是论次(注)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节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乙)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节选自《报任安书》)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幽于缧绁   缧绁:捆绑犯人的绳索。借指监狱
B.来者     思:使动用法,使……思考
C.放失旧闻   放失:散乱丢失
D.其成败兴坏之理   稽:搜集、归纳
【小题2】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报任安书》中“书”是古代一种文体,即“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给谁的信,如“报……书”、“答……书”等。
B.古人在对话或交流中,常使用谦称,以表示礼貌或谦虚,如“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中“仆”字就是自称的谦词。
C.通假字是古文言中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假借”,即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如选文中加框的“底”“失”“愠”“责”字均为通假字。
D.孔子所作之《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司马迁所作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小题3】结合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用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古圣先贤愤而著书的典故,表现作者隐忍的苦衷、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的决心。
B.甲文中“身毁不用矣”的叹息表明,司马迁在遭祸前,还有著述以外的志向,也传达出内心的抑郁不平。
C.乙文中作者表明《史记》的创作目的,是要将此书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鸿篇巨制之作。
D.乙文中“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这句话透露出司马迁对任安不能理解自己的选择,还请自己“推贤进士”的不满。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慈父背   见:看见。
B.舅母志   夺:改变。
C.臣洗马   除:授予官职。
D.责臣慢   逋:拖延。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选项中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怒而飞   怒:发怒B.恶乎待哉?   待:等待
C.适莽苍者 适:到,往D.《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怪异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⑤。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晋书·李密传》节选)

(注) ①醮:jiào,改嫁。②烝烝:zhēng,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品格好,资质高。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⑤虫流: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此处指死亡。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明言教何    碎:琐碎
B.从事其书司隶  白:报告
C.常望内转,而朝廷无    援:靠山
D.及赐饯东堂,诏令赋诗  密:暗中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李密有才干的一组是(   )
①奉事以孝谨闻
②周门人方之游夏
③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④有暇则讲学忘疲
⑤乃迁汉中太守
⑥数使吴,有才辩
A.②③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从很小就懂得尽孝道。他幼年丧父,母亲何氏再嫁,年仅几岁的李密深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至忧思成疾。
B.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个名副其实的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C.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个仅次于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司空张华对他的这个见解很是信服。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项王军垓下  ②良庖更刀,割也  ③以事秦之心天下奇才  ④能守其土,不赂秦    ⑤削月割,以趋于亡  ⑥梁君臣之首
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③⑤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