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带“之”的各句均选自本课文,若按用法把“之”分类,哪一项正确
①公从之 ②臣壮也  ③是寡人过也  ④许  ⑤邻厚,君薄也  ⑥行李往来  ⑦君所知也  ⑧夫晋,何厌有  ⑨将焉取之 ⑩唯君图
A.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B.①④⑨⑩/②⑤⑥⑦/③/⑧
C.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⑩D.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⑩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会:恰逢。
B.可乐也 信:诚,确实。
C.虽无丝竹管弦之 盛:多,这里指“热闹”。
D.感慨之矣 系:附着。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列坐其次
B.俯察品类之盛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放浪形骸之外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群毕至
B.彭殇为妄作
C.少咸集
D.死生亦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句子翻译
(1)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2)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当前题号:5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又欲肆西封
(2)君知难也
(3)吾还也
(4)以无礼于晋
(5)失所与
(6)子亦有不利
(7)将取之
(8)用亡郑以陪邻
(9)且置土石
(10)朝济而夕设版
(11)不以为
(12)輮使之
(13)欣欣然、飘飘
(14)郑亡
(15)人之力而敝之
(16)地制宜
(17)以其无礼于晋,贰于楚也
(18)君尝为晋君赐也
(19)年九十
(20)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1)故人西黄鹤楼
(22)欲加之罪,何患无
当前题号:6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父母者,人之本也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B.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C.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人君)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
B.沐浴清化 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C.臣孝廉     察:考察。
D.形影相     吊:安慰。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苏武传》选自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B.“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句式比较灵活,内容充实而生动。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C.“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中的“黔首”即以黑头巾裹头,代指读书人。古代对平民的称呼有“白丁”“黎民”“氓”。
D.《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下九”,农历每月的十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