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______)
(2)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不需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______)
(3)城,在古代是指城邑四周的墙垣,一般分为两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______)
A.天伦原指自然的道理,后代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本文用的本义,即大自然的道理。 |
B.古以伯(孟)、仲、叔、季排行,季指同辈排行中最小的。本文中的群季泛指弟弟。 |
C.古时天子用爵饮酒,公卿以下用羽觞饮酒。羽觞又称羽杯、耳杯,因其形状像爵,两侧有耳,如鸟的双翼。 |
D.金谷,园名,晋石崇于金谷涧中所筑,他常在这里宴请宾客。其《金谷诗序》云:“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后用金谷酒数泛指宴会上罚酒三杯的常例。 |
秋湖①觞芰图序
[清]曾燠
去年此日,湖水入图;闰月今秋,莲花展节。踏芳草而旧径出,讯竹林而新雨来。芰荷深浅,不减于昔游;朋友合离,已殊于前度。感四时之代谢,惜二难之重并。嘉会不常,芳筵宜再。
于时,晓凉犹嫩,残暑欲收。水涨茱萸之湾,风清杨柳之郭。画舫预停于堤曲,寺钟倏动于城阴。老僧来迎,群贤毕至。则由慧因寺前发棹也。
俄而锦缆徐牵,彩虹乍落。桥亭暂过,天水忽空。入香海之慈云②,有琅玕之别馆。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白羽摇芬,可结远公之社③。则就净香园小憩也。
于是过莲性之寺,沿筱园之堤,厥有层楼,颇宜高咏。旁屋三架,前沼一方。微飔送馨,初日生艳。拂绮席,陈兰肴。吸碧筩之杯,削华峰之藕。歌遗山双蕖之怨,咏灵运五字之诗。则酌酒于高咏楼也。
既而余觞告终,清兴未已。将返山阴之棹,复回曲院之风。别港渺以通幽,清磬悠然在水。一庵半掩,千树交阴。竹露品茶,林风醒酒。则归途访桃花庵也。
嗟乎何地无水何处无花或因人事之乖不免胜游之少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官有余闲,民无异志。得从诸君之后,重开昨岁之筵。可以娱嘉宾,容拙吏。谓非厚幸,宜得纪传。爰有董、巨山水之家,徐、黄丹青之手④。分之而各写一胜,合之而均有千秋。其图慧因寺者,为钱塘钱玉鱼;其图净香园者,为长洲袁竹室;其图桃花庵者,为如皋陈肖生;其图高咏楼者,为全椒吴山尊也。图中之客凡十有八人,各有诗,是为序。
(选自《言文清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秋湖:江苏扬州的瘦西湖。当时作者担任两淮盐运使,在扬州设立题襟馆,与宾客饮酒赋诗为乐。因在闰六月游瘦西湖,故称其为“秋湖”。②香海之慈云:指香海慈云,它是位于瘦西湖湖中的小金山上的一个私家园林,也是古代扬州二十四景之一。③远公之社:指佛教领袖慧远在庐山为弘扬佛法而开创的莲社。④“董”“巨”“徐”“黄”分别指董源、巨然、徐熙、黄筌,他们都是南唐至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嗟乎/何地无水/何处无花/或因人事之乖/不免胜游之少/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 |
B.嗟乎何地/无水/何处无花/或因/人事之乖/不免胜游之少/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 |
C.嗟乎/何地无水/何处无花/或因人事之乖/不免胜游之少/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 |
D.嗟乎何地无水/何处无花/或因人事/之乖不免胜游之少/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 |
A.闰月:为了解决农历与回归年长度差的问题,农历设置了闰月。一般来说,每三年要闰一个月,每五年闰两个月,每十九年闰七个月。 |
B.棹:船桨。如《赤壁赋》中“桂棹兮兰桨”中的“棹”即指用兰桂制成的船桨。在本文中,“棹”代指船。 |
C.山阴:山北水南谓之阴。这里指山坡背阴的一面,即山的北侧。 |
D.庵:特指古代女性带发修行者居住的寺庙。如《红楼梦》中妙玉居于大观园中栊翠庵。 |
A.作者在这篇给诗集作的序文中,采用了大量骈散结合的句式,抒写了文人墨客游山玩水的乐趣,颇有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意蕴。 |
B.本文不但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们游览瘦西湖主要景点的过程,而且交代了《秋湖觞芰图》中每幅作品的创作背景。 |
C.本文不仅行文有序,而且描写生动,议论精当,语言朗朗上口,有一种音韵之美。 |
D.本文虽然只是简要叙述与文人墨客一起闲游瘦西湖、作画吟诗的情形,但也蕴含着对当时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的赞美。 |
(1)画舫预停于堤曲,寺钟倏动于城阴。
(2)分之而各写一胜,合之而均有千秋。
A.中原北望气如山(气:气概,气势) 锦官城外柏森森(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
B.塞上长城空自许(许:答应) 三顾频烦天下计(频烦:多次) |
C.出师一表真名世(名世:名传后世) 两朝开济老臣心(开济:开创扶助) |
D.千载谁堪伯仲间(堪:能够) |
(1)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2)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3)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A.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
B.孤: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 |
C.所怙:指所依靠的父亲(其实也包括母亲)。失怙,指死了母亲;失恃,指失去父亲。 |
D.省:探望。古代一般是看望父母、尊亲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