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行善而备败(准备)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商(聚集) 予分当引决(自杀) 视死忽如归(忽然) |
B.蒙冲斗剑乃以千数(竟然) 信可乐也(实在)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趋向,取向)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筑舍定居) |
C.彼路斯何?君子之车(高大的战车)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覆盖)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压倒) 渠会永无缘(他) |
D.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正) 桴止响腾,余韵徐歇(传播) |
A.驱中国示众远涉江湖之间 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 |
B.樊将军以穷困来个归丹 诸郎中执兵 |
C.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得全 |
D.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可怜体无比 |
A.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陛下:殿前的台阶下 |
B.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剑坚:剑太坚硬 |
C.鲰生说我曰 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 |
D.如今人方为刀俎 刀俎:切肉用的刀和板 |
A.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 |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D.所以遣将守关者 所以游目骋怀 |
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
B.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萧秀,字彦达。秀既长,美风仪,性方静。虽左右近待,非正衣冠不见也,由是亲友及家人咸敬焉。永元中,高祖以秀为南东海太守,镇京口。京口自崔慧景作乱,累被兵革,民户流散,秀招怀抚纳,惠爱大行。仍值年饥,以私财赡百姓,所济活甚多。
六年,出为使持节。将发,主者求坚船以为斋舫。秀曰:“吾岂爱财而不爱士。”乃教所由,以牢者给参佐,下者载斋物。既而遭风,斋舫递破。及至州,闻前刺史取征士陶潜曾孙为里司。秀叹曰:“陶潜之德,岂可不及后世!”即日辟为西曹。时盛夏水泛长,津梁断绝,外司请依旧僦度,收其价直。秀教曰:“刺史不德,水潦为患,可利之乎!给船而已。”
七年,遭慈母陈太妃忧,诏起视事。寻迁都督九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是岁,魏悬瓠城民反,杀豫州刺史司马悦,引司州刺史马仙琕,仙琕签荆州求应赴。众咸谓宜待台报,秀即造兵赴之
遣防阁文炽率众讨之燔其林木绝其蹊迳蛮失其崄期岁而江路清于是州境盗贼遂绝及沮水暴长颇败民田秀以谷二万斛赡之。使长史萧琛简府州贫老单丁吏,一日散遣五百余人,百姓甚悦。
十三年,复出为郢州刺史。郢州当涂为剧地,百姓贫,至以妇人供役,其弊如此。秀至镇,务安之。主者或求召吏。秀曰:“不识救弊之术;此州凋残,不可扰也。”于是务存约己,省去游费,百姓安堵,境内晏然。每冬月,常作襦裤以赐冻者。
秀有容观,每朝,百僚属目。性仁恕,喜愠不形于色。左右尝以石掷杀所养鹄,斋帅请治其罪。秀曰:“吾岂以鸟伤人。”在京师,旦临公事,厨人进食,误而覆之,去而登车,竞朝不饭,亦不之诮也。精意术学,搜集经记,招学士平原刘孝标,使撰《类苑》,书未及毕,而已行于世。
(节选自《梁书·萧秀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遣防阁文炽率众讨之燔其林木绝/其蹊迳蛮/失其崄/期岁而江路清/于是州境盗贼遂绝/及沮水暴长/颇败民田/秀以谷二万斛赡之 |
B.遣防阁文炽率众讨之/燔其林木/绝其蹊迳蛮/失其崄/期岁而江路清/于是州境盗贼遂绝及/沮水暴长/颇败民田/秀以谷二万斛赡之 |
C.遣防阁文炽率众讨之/燔其林木/绝其蹊迳/蛮失其崄/期岁而江路清/于是州境盗贼遂绝/及沮水暴长/颇败民田/秀以谷二万斛赡之 |
D.遣防阁文炽率众讨之燔/其林木绝/其蹊迳蛮/失其崄/期岁而江路清/于是州境盗贼遂绝及/沮水暴长/颇败民田/秀以谷二万斛赡之 |
A.高祖,古代帝王的庙号。庙号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的封号。高祖、太祖均可指称开国皇帝。 |
B.出,文中即“出官”,古代指从京城为官调到地方为官,一般是指被贬谪,其官职级别往往比原先的级别要低。 |
C.陶潜,即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诗人。曾任江州祭酒、彭泽县令等职。我国山水诗的开创者。 |
D.经记,“经”即“经书”,指古代经典或某些专门性的著作;“记”在文中指杂记,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
A.萧秀关心百姓。他镇守京口时,面对民众因战事流徙的局面,招集安抚,大行恩惠,还用自己的钱财救活了很多百姓。 |
B.萧秀做事果断。魏国悬领城民众反叛,萧秀在接到马仙碑请求接应的文书后,不顾大家的意见,立即派部队前往。 |
C.萧秀施行仁政。他担任郢州刺史时,面对严重的治政弊端,他安定百姓,坚决拒绝骚扰民众的做法,使得境内安宁。 |
D.萧秀为人宽容。萧秀养的天鹅因为伤害了人而被人用石头砸死,斋帅请求治这个人的罪,萧秀却反对这种做法。 |
(1)虽左右近侍,非正衣冠不见也,由是亲友及家人咸敬焉。
(2)厨人进食,误而覆之,去而登车,竞朝不饭,亦不之诮也。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 B.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
C.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 D.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