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穷 人

[俄]列夫·托尔斯泰

裴家勤 译

在一间渔家的小屋里,渔妇冉娜在灯前织补一张旧帆。屋外,风在呼啸,轰鸣的海浪冲击着岸崖,溅起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但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暖和而舒适。地面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还燃着余烬,隔板上的碗碟被映得闪闪发光。在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在大海风暴的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打鱼的丈夫一早就驾着船出海了,到现在还没有回来。听着海浪的轰鸣和风的呼啸,冉娜真感到害怕。

老旧的木钟嘶哑地敲过了十点、十一点……丈夫仍然没有回来。丈夫是不顾惜自己的,冒着寒冷和风暴去打鱼。她自己也是从早到晚地干活。可结果呢,不过是勉勉强强地维持生活。孩子们仍旧没有鞋穿,无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也不是白面包——黑麦面包够吃就不错了,下饭的菜也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倒都健康,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冉娜想着,又倾听起风暴声来。“他现在在哪儿呢?保佑他吧,上帝啊,发发慈悲吧!”她一边说一边划着十字。

睡觉还早。冉娜站起来,往头上披了一条厚围巾,点上提灯就到外面去了,她想看看大海是不是平静些了,天是不是快亮了,灯塔上的灯还亮着吗?能看见丈夫的渔船吗?可是,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了她的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拍打着邻居小屋的门。于是冉娜起来,打今天傍晚起她就想去看看生病的女邻居。没人照顾她啊!冉娜想,接着便去敲门。听了听,没人回答。

“寡妇的日子多困难啊!”冉娜站在门前想,“虽然孩子不算多,两个,可是什么事都只有她一个人操心。何况又病着!唉,寡妇的日子困难啊!进去看看吧!”

冉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还是没人回答。

“喂,大嫂子!”冉娜喊了一声,心想,别是出了什么事吧,便推开了房门。

破屋子又潮又冷。冉娜把灯举起来,想看看病人在哪儿。头一眼就看见一张床,正对着房门,女邻居静静地、一动不动地仰面躺在床上——只有死了的人才是这个样子。冉娜把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就是她。头往后仰着,那冰冷、发青的脸上呈现着死亡的安静。就在离死了的母亲不远的地方,睡着两个鬈发、胖脸蛋的孩子,他们盖着一件破衣服,蜷曲着身子,两个淡黄色的头紧紧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前,还来得及用旧头巾裹住孩子们的脚,又把自己的衣服给他们盖上。孩子们睡得又甜又香,呼吸均匀而平静。

冉娜抱起睡着孩子们的小摇篮,用头巾围上,带回了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是怎样把孩子带回家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知道,她不可能不这样做。

回到家,她把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急忙把帐子撂下来。她很激动,脸都变白了,好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似的。“丈夫会说什么呢?”她独自默默地想,“自己已有五个孩子了,闹着玩儿的吗?他会揍我一顿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他会这样?不会!唉,这样倒更好!上帝啊,我干吗做这件事呢?现在,我怎么当面对他说呢?”冉娜沉思着,久久地默坐在床前。

突然屋门大开,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里。“冉娜,我回来了!”一个身材高大,面孔黝黑的渔夫,身后拖着一张湿漉漉的撕破了的渔网,边说边进了屋。

“啊,是你!”冉娜说了一句话就停住了,不敢抬头看丈夫。

“瞧这一个晚上,真可怕!”

“是呀,天气真坏!鱼打得怎样?”

“糟透了,简直糟透了!什么也没打着,还把网给撕破了。嗨,真倒霉!像这样的夜晚我大概从来没有碰到过。还打鱼呢,活着回来就谢天谢地了!天气真够戗,可有什么办法!”

夫妇俩都不做声了。

“你知道吗,”冉娜说,“女邻居西蒙死了。”

“是吗?”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死的,可能昨天就死了。唉,死得真痛苦。一定放心不下孩子,不知心里多难受啊!两个孩子,都还是小不点儿,一个还不会说话,一个刚会爬……”冉娜不做声了。渔夫皱起了眉头,神情变得认真而忧虑。

“嗯,是个问题!”渔夫说着搔了搔后脑勺。“你看怎么办?我看抱过来吧,要不然孩子醒来看到死去的母亲会是什么情景?对,就这样,想个法子抱过来!快点去呀!”可是,冉娜一动也不动。

“你不愿意吗?你怎么了,冉娜?”

“他们已经在这儿了!”冉娜说着掀开了帐子。  

(摘自少年儿童出版社《外国儿童短篇小说》

【小题1】小说第一段主要用怎样的手法描写了具有怎样特点的场景?它在整篇小说里起什么作用?
【小题2】第二段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人物?写出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小题3】请简要评析“母亲在临死前,还来得及用旧头巾裹住孩子们的脚,又把自己的衣服给他们盖上”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小题4】作者为什么不写冉娜在丈夫刚进屋时就告知带回邻居家的孩子?试简要分析。
【小题5】请简要分析在这篇小说里体现的作者的感情态度。
当前题号:1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小题1】阅读下面《巴黎圣母院》选段,根据原著故亊情节,回答问题。(5分)
“这真是法律都预料不到的一桩怪事;一个聋子竟要来审问另一个聋子。”
“另一个聋子”指的是谁?审问的是何事?结果怎样?
【小题2】《复活》一书中玛丝洛娃是怎么被错判的?请简述其经过。
选第(    )题
答: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l00字左右)
(1)简述玛丝洛娃在火车旁追聂赫留朵夫的情节。
(2)在《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去监狱见玛斯洛娃时,他本来预料卡秋莎见到他,听到他认罪的话,知道他打算为她出力,就会高兴起来,受到感动,又变成原来那个卡秋莎了。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原来那个卡秋莎已经不存在,只剩下玛斯洛娃了。这使得他又惊奇又恐惧。
请简述《复活》中聂赫留朵夫与玛斯洛娃在聂赫留朵夫第一次探监时玛斯洛娃的举动。
第(  )题答:
当前题号:3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下列各项中,对情节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A.交出土地,到西伯利亚去,西伯利亚有的是跳蚤、臭虫、肮脏……聂赫留朵夫本来打定了主意,将土地问题解决后就跟马斯洛娃一起去西伯利亚,但一想到那里的恶劣环境,不由得心生退意。
B.在清理时,他在姑妈那个配着狮头铜环的红木旧衣柜底下的抽屉里找到许多信件,里面夹着一张几个人合拍的照片,上面有索菲雅姑妈、玛丽雅姑妈、做大学生时的他和卡秋莎。卡秋莎显得纯洁、娇嫩、美丽、生气勃勃。从正房的杂物中,聂赫留朵夫只取走了信件和这张照片。其余的东西都让给了一个磨坊主。
C.“我不惜违反我的原则,遵嘱在丈夫面前替您所庇护的人求情,不久此人即可获释,丈夫已对该司令官发了手谕。那么,您就堂而皇之来看我吧,我等您。玛。”聂赫留朵夫的姨妈给玛丽叶特写了一封信,请求她通过丈夫帮忙放了马斯洛娃。在信送过去的第二天就接到了玛丽叶特的回信,信上说一切都已办妥。聂赫留朵夫非常高兴。
D.“哼,你简直是个傻瓜。"姨妈忍住笑说,"十足的傻瓜,但我就喜欢你这种十足的傻瓜。"她反复说,特别喜欢"傻瓜"这个名词,因为她认为这个名词确切地表明了外甥的智力和精神状态。在听了聂赫留朵夫想要娶马斯洛娃的想法后,姨妈非常赞赏,还说一旦两人结合,将是上帝眼中最幸福的一对。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简答题
(1)聂赫留朵夫在去彼得堡之前对自己的土地进行了两次处理,请简述这两次对土地的处理。
(2)请简述马斯洛娃走向精神复活的主要事件
当前题号:5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下列各项中,对情节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是军需官的儿子,认为父亲所挣的钱是不义之财,应该交还人民,为此跟家庭决裂;认为恶势力的存在是因为人民没有受过教育。离开大学时加入民粹派,任过乡村教师,向学生和农民大胆宣传他认为正确的东西,为此被捕。
B.押赴西伯利亚的犯人在炎热的七月启程。有的犯人经不起烈日暴晒,中暑倒毙。在聂赫留朵夫的活动下,马斯洛娃被调到政治犯的行列中。在这个队伍里既安静又和平,不再受男人的纠缠。马斯洛娃感到这些政治犯都是“不平常的人”。
C.聂赫留朵夫认为是自己导致了马斯洛娃的苦难,积极奔走为她说情,并要和她结婚。遭到拒绝后,他没有痛苦的感觉,依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和牺牲来补偿过失。马斯洛娃和西蒙松走了,他福音书里找到了生活的准则,开始过一种全新的生活。
D.马斯洛娃认为聂赫留朵夫的求婚是为了赎罪才这样做,所以她愤然拒绝。后来又因为不愿意给他的生活带来不幸而没有答应他。在流放途中遇到政治犯西蒙松,他纯粹是因为喜欢她才爱她的,而且认为她是个不平常的女人,所以最终选择了西蒙松。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各项中,对情节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薇拉拜托聂赫留朵夫的两件事:她有一个朋友叫舒斯托娃,在她家里搜出了别人请她保管的书籍和文件,在五个月前被捕。薇拉求聂赫留朵夫设法把她释放出狱;设法替古尔凯维奇说个情,让他同父母见面,弄到必要的参考书,使他可以在狱中进行研究。聂赫留朵夫答应她回到彼得堡以后努力去办。
B.有一年聂赫留朵夫和朋友到一个偏僻乡村打熊。他们借宿的农家主人告诉他,教堂助祭的女儿薇拉想进高等女校念书,可是没有钱,想向聂赫留朵夫借八十卢布,还说毕业还他。但是聂赫留朵夫没给她钱。后来,聂赫留朵夫在监狱中见到她,她成了政治犯。
C.在狱中,聂赫留朵夫见到了马斯洛娃,要求她宽恕,并把自己要和她结婚的决定告诉她。但马斯洛娃不能饶恕他的过去,聂赫留朵夫吃了闭门羹,但他想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即使马斯洛娃不愿和他结婚,他也要跟她一道去流放。
D.一开始聂赫留朵夫想到,同马斯洛娃结婚就意味着要放弃自己的贵族生活,聂赫留朵夫的内心很矛盾。同时,马斯洛娃沦落风尘,酗酒享乐,也不再是往日自己深爱的那个纯洁可爱的卡秋莎,很多时候他都觉得她不可救药,因此他常常怀疑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值得。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各项中,对情节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法庭中,有许多人是放下正事来做陪审工作的,他们感觉很烦,认为实在是没有必要来进行这种形式上的公正。
A.她向他靠近些,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搞的,竟向她凑过脸去。她没有躲避,他于是更紧地握住她的手,吻了吻她的嘴唇。在“捉人”游戏中,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吻了马斯洛娃。于是,二人之间的关系就起了变化,形成了“年轻纯洁的男子和同样纯洁的少女由于互相爱慕而往往发生的那种特殊的关系”。
B.他明白他该走了,他没有理由留在姑妈家里,并且留下来也不会有什么好事,但待在这里实在太快乐了,他不愿正视这种危险,就留了下来。聂赫留朵夫原来只计划在姑姑家待一天一夜,但当他见到马斯洛娃后改变了主意。不仅如此,他还打电报给申博克,请他也到姑姑家来。但申博克没来。
C.他回头看了卡秋莎一眼。她飞红了脸,同时向他挨过来。"基督复活了,德米特里·伊凡诺维奇!" 按照复活节的规矩,聂赫留朵夫和马斯洛娃互相亲吻,二人只吻了两次,第三次由于害羞,只得作罢。
D.有十来个不同行业的人,在不大的陪审员议事室里。大家都刚刚到,有的坐着,有的走来走去,互相打量着,作着介绍。只有一个退役军人身穿军服,其余的人都穿着礼服或便服,只有一个穿着农民的紧身长袍。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各项中,对《复活》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聂赫留朵夫把一张早年的合照送给玛丝洛娃。玛丝洛娃一开始很开心,但当她的同伴说已经认不出她时,她意识到已青春不再,声色生活使她过早地衰老了。想到这一切都起因于聂赫留朵夫,她又生出了对他的愤恨。
B.在流放途中,有个小女孩的母亲得伤寒死了。父亲就抱着她走路,因此没有戴手铐。可是有个军官硬要给他戴上。小女孩的父亲说明原因却惹怒了军官,遭来毒打。女政治犯帕夫洛夫娜站了出来,表示愿意帮忙带孩子,事情才算平息下来。
C.聂赫留朵夫动身前,姐姐和姐夫来看他。姐姐娜塔莉亚从小就和他关系不好,姐夫拉戈任斯基是既没有名望也没有财产, 却极其工于心计的官场老手。聂赫留朵夫对他非常反感,但出于礼节,见面时聂赫留朵夫表现得十分热情。
D.玛丝洛娃告诉聂赫留朵夫,车厢里有个女人要分娩了,能不能让她留下来。另外,费多霞的丈夫塔拉斯想见见费多霞。当聂赫留朵夫终于找到押解官,对他说了这事时,押解官却说:“哦,随她去生好了,等生出来再说。”
E.自从随着队伍跋涉了两个月后,玛丝洛娃内心的变化也在她的外貌上表现出来了。她消瘦、晒黑,但却更显年轻了。她让一绺头发飘到额头上来。聂赫留朵夫对她有一种以前从没体验过的心情。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简答题(100字左右)。
“聂赫留朵夫坐下来,等着玛丽叶特对他讲她原打算对他讲的某些话。可是她什么话也没对他讲,甚至也没有要讲的意思,光是开开玩笑,谈谈剧,她认为这个剧一定会特别打动聂赫留朵夫的心”。
请简述聂赫留朵夫在彼得堡时和玛丽叶特的这段插曲。
当前题号:10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