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关汉卿(1220-1300)
- 王实甫(不详)
- 马致远(约1251-1321)
- 雎景臣(不详)
- 张养浩(1270-1329)
- 郑光祖(不详)
- 张可久(约1270-1348)
- 乔吉(不详)
- + 施耐庵(不详)
- 《水浒传》
- 脱脱等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A.交待了天气情况,从一个侧面说明林冲的处境困难。 |
B.也是写雪下得大,越能显示出林冲的硬汉形象。 |
C.朔风卷着鹅毛似的大雪,低垂的浓云压在头顶上,天地茫茫。这有力地烘托出了林冲当时那种惶惑不安,感觉前途未卜的心情。 |
D.写雪大,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显示出后面的故事人物所做所为合情合理。 |
A.因为草料场被烧,已无宿身之地,只得上了梁山。 |
B.是因为杀了陆谦、富安等人,罪责难逃,不得不投奔梁山。 |
C.是因为林冲已认识到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本质,对它不再抱有任何幻想的原故。 |
D.是反动统治者一“逼”再“逼”,“逼”之不已的结果,也是尖锐的矛盾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
那店小二把手帕包了头,正来郑屠家报说金老之事,却见鲁提辖坐在肉案门边,不敢拢来,只得远远立住,在房檐下望。
这郑屠整整的自切了半个时辰,用荷叶包了道:“提辖,叫人送去?”鲁达道:“送甚么!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郑屠道:“却才精的,怕府里要裹馄饨,肥的臊子何用?”鲁达睁着眼道:“相公钧旨分付洒家,谁敢问他?”郑屠道:“是合用的东西,小人切便了。”又选了十斤实膘的肥肉,也细细的切做臊子,把荷叶包了。整弄了一早晨,却得饭罢时候。
那店小二那里敢过来,连那正要买肉的主顾也不敢拢来。
郑屠道:“着人与提辖拿了,送将府里去?”鲁达道:“再要十斤寸金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不要见些肉在上面。”郑屠笑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鲁达听得,跳起身来,拿着那两包臊子在手,睁着眼,看着郑屠道:“洒家特地要消遣你!”把两包臊子劈面打将去,却似下了一阵的“肉雨”。郑屠大怒,两条忿气从脚底下直冲顶门,心头那一把无明业火,焰腾腾的按捺不住,从肉案上抢了一把剔骨尖刀,托地跳将下来,鲁提辖早拔步在当街上。
众邻居并十来个火家,那个敢向前来劝。两边过路的人都立住了脚,和那店小二也惊得呆了。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
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
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小题1】请简述店小二的三次反应,并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小题2】鲁提辖打出的三拳的落点分别是何处?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顺序能否调换?
【小题3】作者对鲁提辖所打三拳的描写角度是不同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三拳?(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思考)
【小题4】文章最后一段表现了鲁提辖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里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哪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小题1】“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从整段文字看“这条计”指什么?“好”在哪里?
【小题2】作者让林冲在庙内谛听,让仇人在庙外对话,这样的场面处理有什么用意?
【小题3】这段文字主要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小题4】在庙檐下立着看火的这三个人是谁?通过对话可以看出他们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每个人各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
施耐庵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屋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差拨说道:“管营差这个林冲来,替你回天王堂看守,你可即便交割。”老军拿了钥匙,引着林冲,分付道:“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这几堆草,一堆堆都有数目。”老军都点见了堆数,又引林冲到草厅上。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林冲道:“天王堂内,我也有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前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①一个道:“这条计好么?”②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③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④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⑤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⑥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⑦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⑧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⑨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小题1】下面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突出了环境都是草的特点,其作用是为后文放火无法抢救埋下伏笔。 |
B.第二段中“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这句话,说明林冲并未识破这是一起阴谋,认为看草料这差使不错,表现出勤快能吃苦的性格特点。 |
C.第二段描写林冲盖炭火、拽门、上锁、那钥匙等动作,表现林冲小心谨慎的性格特征,以及想安度刑期的随遇而安、逆来顺受的思想。 |
D.第三段作者不交代人物姓名,而用了9个“一个”来代替,虽然是那些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但其性格特点也是毫发毕现,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
【小题3】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说:“‘那雪正下得紧’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请分析“那雪正下得紧”的妙处。
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洪教头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因此越来惹林冲使棒。柴进一来要看林冲本事;二者要林冲赢他,灭那厮嘴。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
(《林冲棒打洪教头》)
在这番对话中对人物形象特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配军”“流配军人”的称呼表现了洪教头为人自负,对林冲轻慢无礼。 |
B.“跳起身来”“我不信他”的反应表现了洪教头对柴进看重林冲的嫉愤。 |
C.柴进“大笑”,既有对洪教头骄矜态度的不满,也有能得见林冲本领的欣喜。 |
D.洪教头要求比武,林冲“小人却是不敢”的回答表现了他担心打输的心理。 |
林冲雪夜上梁山
(一)林冲看见,奔入那酒店里来,揭起芦帘,拂身入去。到侧首看时,都是座头。拣一处坐下。只见一个酒保来问道:“客官打多少酒?”林冲道:“先取两角酒来。”酒保将个桶儿,打两角酒,将来放在桌上。林冲又问道:“有甚么下酒?”酒保道:“有生熟牛肉、肥鹅、嫩鸡。”林冲道:“先切二斤熟牛肉来。”酒保去不多时,将来铺下一大盘牛肉、数般菜蔬,放个大碗,一面筛酒。林冲吃了三四碗酒,只见店里一个人背叉着手走出来,门前看雪。那人问酒保道:“甚么人吃酒?”林冲看那人时,头戴深檐暖帽,身穿貂鼠皮袄,脚着一双獐皮窄靿靴,身材长大,貌相魁宏,双拳骨脸,三丫黄髯,只把头来摸着看雪。
(二)林冲叫酒保只顾筛酒。林冲说道:“酒保,你也来吃碗酒。”酒保吃了一碗。林冲问道:“此间去梁山泊还有多少路?”酒保答道:“此间要去梁山泊,虽只数里,却是水路,全无旱路。若要去时,须用船去,方才渡得到那里。”林冲道:“你可与我觅只船儿?”酒保道:“这般大雪,天色又晚了,那里去寻船只?”林冲道:“我与你些钱,央你觅只船来渡我过去。”酒保道:“却是没讨处。”林冲寻思道:“这般却怎地好?”又吃了几碗酒,闷上心来。蓦然想起:“我先在京师做教头,禁军中每日六街三市游玩吃酒,谁想今日被高俅这贼坑陷了我这一场,文了面,直断送到这里,闪得我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受此寂寞!”因感伤怀抱,问酒保借笔砚来,乘着一时酒兴,向那白粉壁上写下八句五言诗,写道:“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誉望,京国显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
(三)林冲题罢诗,撇下笔,再取酒来。正饮之间,只见那个穿皮袄的汉子走向前来,把林冲劈腰揪住,说道:“你好大胆!你在沧州做下弥天大罪,却在这里!见今官司出三千贯赏钱捉你,却是要怎地?”林冲道:“你道我是谁?”那汉道:“你不是豹子头林冲?”林冲道:“我自姓张。”那汉笑道:“你莫胡说!见今壁上写下名字,你脸上文着金印,如何要赖得过?”林冲道:“你真个要拿我?”那汉笑道:“我却拿你做甚么?你跟我进来,到里面和你说话。”那汉放了手。林冲跟着,到后面一个水亭上,叫酒保点起灯来,和林冲施礼,对面坐下。
(四)那汉问道:“却才见兄长只顾问梁山泊路头,要寻船去,那里是强人山寨,你待要去做甚么?”林冲道:“实不相瞒,如今官司追捕小人紧急,无安身处,特投这山寨里好汉入伙。因此要去。”那汉道:“虽然如此,必有个人荐兄长来入伙。”林冲道:“沧州横海郡故友举荐将来。”那汉道:“莫非小旋风柴进么?”林冲道:“足下何以知之?”那汉道:“柴大官人与山寨中大王头领交厚,常有书信往来。”原来是王伦当初不得第之时,与杜迁投奔柴进,多得柴进留在庄子上住了几时。临起身,又赍发盘缠银两。因此有恩。
(五)林冲听了,便拜道:“有眼不识泰山。愿求大名。”那汉慌忙答礼,说道:“小人是王头领手下耳目。小人姓朱名贵,原是沂州沂水县人氏,江湖上但叫小弟做‘旱地忽律’。山寨里教小弟在此间开酒店为名,专一探听往来客商经过。但有财帛者,便去山寨里报知。但是孤单客人到此,无财帛的,放他过去。有财帛的来到这里,轻则蒙汗药麻翻,重则登时结果。却才见兄长只顾问梁山泊路头,因此不敢下手。次后见写出大名来。曾有东京来的人,传说兄长的豪杰,不期今日得会。既有柴大官人书笺相荐,亦是兄长名震寰海,王头领必当重用。”随即安排鱼肉盘馔酒肴,到来相待。两个在水亭上吃了半夜酒。林冲道:“如何能够船来渡过去?”朱贵道:“这里自有船只,兄长放心。且暂宿一宵,五更却请起来同往。”当时两个各自去歇息。
(选自《水浒》第十一回,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冲急于去梁山泊,可又没有船,正在为难之时,冒出一个朱贵,去梁山泊的问题瞬间得到了解决,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B.林冲叫酒保也来吃碗酒,充分表现了林冲乐善好施的思想。得势时,他乐善好施;落难之时,他还是乐善好施。可见乐善好施的思想已经融化到他的灵魂深处去了。 |
C.酒保说没有船去梁山泊,其实说的是假话。酒保和朱贵一样,都是梁山泊义军派出的探子,他们开酒店是假,探听往来客商经过是真。 |
D.本文中的林冲已经对高俅有了深刻的认识,所以称他为“这贼”;但他对大宋王朝还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他还说出了“有国难投”的话。 |
【小题3】金圣叹在评点本文第3段时三次使用了“奇”。你认为“奇”在哪里?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那一 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
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 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林 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 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林冲与众人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 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 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 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 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 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 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
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 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 大官!”林冲笑道:“总赖照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 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既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值一锭金子。我一面 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 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 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
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 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林冲 听得叫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 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告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头道:“这人 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差拨道:“见 今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 行李,来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教看天王堂时,这是营中第一样省气力 的勾当,早晚只烧香扫地便了。你看别的囚徒,从早直做到晚,尚不饶他;还有一等无人情的, 拨他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林冲道:“谢得照顾。”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牢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对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 |
B.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地反映了牢营的黑 暗现实。 |
C.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 |
D.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礼拿 出来。 |
【小题3】选文第一段中,林冲初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 要分析。
再说他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他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他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本文节选自《______________》(著作),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_。联系原著,请写出两个最能体现这一人物性格特征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施耐庵(1296—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山东菏泽。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大丰),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35岁中进士。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重点理解:课文节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与课文前后相关的情节如下: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他的上司太尉高俅的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高俅及手下陆虞候设下一条毒计,让林冲买了一把宝刀,然后高俅命令林冲带宝刀入府,乘机诬陷林冲阴谋行刺,林冲因此被刺配到沧州。在去沧州的路上,押送的公人被陆虞候买通,多次想杀害林冲,幸亏被鲁智深救下,安全来到沧州。以下是课文的情节。后来林冲逃到柴进家里,柴进又把他介绍到梁山,成了农民起义军的一员。
作者通过林冲的人生遭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呢?林冲本来是北宋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比较富裕安定的生活,他对现状很满足,对统治阶级也是拥护的。当高衙内调戏他的妻子、高俅设计陷害他时,他不能像出身下层军官的鲁智深那样奋起反抗,而是委屈忍辱,逆来顺受,他的出身、地位决定了他对黑暗政治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林冲最终起来反抗,关键是一个“逼”字。高俅及手下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不得不手刃仇敌,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如果说《水浒》的主题之一是“官逼民反”,林冲就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从林冲的个人遭遇,我们可以看到那个社会的政治状况,像林冲这样的中层官吏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的生活不是更痛苦、悲惨吗?为了活下去,民众才不得不起来进行反抗斗争,林冲被逼上梁山的社会含义就是“官逼民反”。课文使我们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认识到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这就是课文主题的意义所在。
林冲是怎样一个形象呢?首先,他安分守己,忍辱负重,随遇而安。课文开篇写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可以佐证:他明知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称高俅为“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而后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安稳度过刑期,回家团聚。其次,他正直,善良,有侠肝义胆;同时又刚猛激烈,嫉恶如仇。林冲在东京时曾“看顾”过李小二,在沧州服刑,还“把些银两”给李小二“做本钱”,表现了林冲心地善良,行事侠义的方面。但是,当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心中充满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充分体现了林冲性格中刚烈的一面。在山神庙林冲手刃仇敌时,一声怒吼,惊破敌胆,林冲威猛之中迸发出了他性格中反抗黑暗、崇尚正义的本质。最后,细心、缜密也是林冲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管草料场,小心谨慎,去打酒前,“将火炭盖了……把草厅门拽上……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做事很细致;草厅被雪压塌后,他又“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细心探查;山神庙歼敌时,他“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出其不意,占据主动。这些都表现了他细心缜密的性格特点。
围绕林冲的遭遇,课文情节的展开可以说张弛有致、波澜起伏,反映了林冲性格思想的变化过程。路遇李小二是情节发展的开始,因为遇到李小二,才有了后面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同时,也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随遇而安的性格特点,为林冲以后的思想变化、走向反抗道路做铺垫。买刀寻敌是情节的发展。由李小二之口,引出陆谦等人的密谋,说明高俅仍不放过林冲,对林冲步步紧逼,小说在此营造出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林冲知道陆谦等人到来,勃然大怒,买刀寻敌,表现出他性格刚烈的一面,为他走向反抗道路奠定行动基础。这部分情节使矛盾冲突顿时紧张起来。接下来是看管草料场,这是情节的进一步展开。仇人相遇,刀剑相向的场面并没有出现,相反,局势又平缓下来。林冲被派到草料场,得到一个“好差使”,不仅林冲感到奇怪,读者的好奇心也被引逗起来。形势平缓,林冲随遇而安的性格又占了上风,他复仇的念头淡了,想得更多的是熬过刑期,回家团聚。这既表现了林冲性格的复杂性,也把他被“逼上梁山”的曲折过程表现得更充分。看管草料场又为陆谦等人陷害林冲提供一个绝好的机会,“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陆谦等人就是要绝了林冲的活路。雪夜杀敌,是情节发展的高潮。陆谦等人一把火烧了草料场,把林冲逼上了绝境。林冲终于迸发出彻底的反抗精神,毅然杀死仇敌,走上了与黑暗政治决裂的道路。
难点探究:【小题1】林冲由随遇而安、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小题2】林冲的遭遇和他思想性格的变化,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什么意义?
【小题3】课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4】阅读课文,概括情节要点(如“路遇李小二”“火烧草料场”),理清情节发展的脉络。
【小题5】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所以他的思想观念、为人行事和一般的草莽英雄有很大的差异。试总结林冲的性格特点。
【小题6】风雪作为自然环境,对刻画人物起到一定的作用。看看课文对风雪有哪些描写,这些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