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此句唱词化用李清照的词句,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化,表现了痛苦的深重。
B.“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这是《兰亭集序》的基本观点,作者引用古人的话,表明他对人生的认识——生命无论长短,最终归于沉寂,体现了他思想的消沉。
C.“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作者在这里指出了民族的两种前途,只有在沉默中爆发,民族才有希望,实际上是号召人们起来斗争。
D.“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对于伽西莫多来说,这滴眼泪弥足珍贵,是感激之泪,自责之泪,同时表明伽西莫多沉睡在黑夜中的善良被唤醒了。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州六月荔枝丹》作者贾祖璋,浙江海宁人,中国科普作家,著有《鸟类研究》《生物学碎锦》等。“南州六月荔枝丹”语出宋代苏轼《荔枝叹》诗。
B.《斑纹》作者周晓枫,出版有散文集《上帝的隐语》《鸟群》,曾获得冯牧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
C.《长亭送别》的作者是“元曲四大家”的王实甫,这折戏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
D.《陈情表》作者李密,一名虔,字熙甫,三国时犍为人。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用于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西厢记》是明代著名的戏曲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讲述的是书生张珙与相国小姐崔莺莺之间的爱情故事。故事的部分于唐代元稹的传奇《莺莺传》。
B.莎士比亚是英国著名的剧作家、诗人,他的代表作四大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家喻户晓。
C.《楚辞》是战国时屈原的诗歌总集。屈原出身为楚国贵族,楚顷襄王时,被放逐沅湘流域,终因理想无从实现,遂投汨罗江自杀。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年的历史。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这奠定了后世写正史的体例。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对课文中语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王实甫《西厢记》)——此句看似平易但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意味深远。
B.“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庄子用浅水不能漂浮大舟的比喻,暗示大鹏鸟的高飞是需要条件的,也没能做到真正的逍遥。
C.“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司马迁《报任安书》)——司马迁认为自己有贪生恶死的“私心”,如果平庸地死了,自己的文章就不可能在后世显露,他为此感到遗憾和痛苦。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作者认为庄子“一死生”、“齐彭殇”的思想实为虚妄之词,这在崇尚玄学、老庄思想的东晋时代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王羲之《兰亭集序》)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司马迁所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巨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长亭送别》选自元代戏曲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元杂剧的角色主要有旦、末、净等。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诗歌总集,之所以叫“楚辞”,是因为用了楚地方言。它是继《诗经》之后又一新的诗体。
D.《庄子》为庄周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典著作,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兼及部分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典籍。“论”指“论纂”,“语”指言论,“论语”即经过整理编辑的言论。
B.《炮兽》的作者雨果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他在1827年发表了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剧本虽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却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
C.王实甫创作的《西厢记》突破了杂剧的体制,以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巨制演述崔、张故事,而一折戏虽然多以一人主唱,但也有若干折由数人轮唱。因《西厢记》的成就,他成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代表作有话剧《四世同堂》《骆驼祥子》和小说《茶馆》《龙须沟》,并因创作《龙须沟》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当前题号:6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下列对《长亭送别》节选部分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旦云)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赠,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绝,以制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A.在两人的对白中,张生对未来充满自信,莺莺更多的则是担忧。
B.莺莺口占绝句,希望张生“怜取眼前人”,以她为念。
C.“红泪”“流血”“成灰”等词与李商隐《无题》诗中“蜡炬成灰泪始干”表达的情感一致。
D.唱词运用引用、比喻、用典等手法,显得优美典雅、情韵悠长。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