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思绪初发,辞采苦杂,心非权衡,势必轻重。是以草创鸿笔,先标三准: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举正于中,则酌事以取类;归余于终,则撮辞以举要。然后舒华布实,献替节文,绳墨以外,美材既斫,故 能 首 尾 圆 合 条 贯 统 序 若 术 不 素 定 而 委 心 逐 辞 异 端 丛 至 骈 赘 必 多 。
(选自《文心雕龙·熔裁》)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故 能 首 尾 圆 合 条 贯 统 序 若 术 不 素 定 而 委 心 逐 辞 异 端 丛 至 骈 赘 必 多
【小题2】《文心雕龙》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
【小题3】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文章中“三准”的内容。
及魏代三雄①,记传互出。《阳秋》、《魏略》之属,《江表》、《吴录》之类,或激抗难征,或疏阔寡要。唯陈寿《三志》,文质辨洽②,荀、张③比之于迁、固、非妄誉也。至于晋代之书,系乎著作。陆机肇始而未备,王韶续末而不终;干宝述《纪》,以审正得序;孙盛《阳秋》,以约举为能。按《春秋》经传,举例发凡。自《史》、《汉》以下,莫有准的。至邓璨《晋纪》,始立条例;又摆落汉、魏、宪章殷、周、虽湘川曲学,亦有心典、谟。及安国立例,乃邓氏之规焉。
注:①三雄:指魏、蜀、吴三国。②洽(qià):和润。③荀:指荀勖,西晋文人。张:指张华,西晋文学家。
【小题1】“前四史”中本文没有提到的史书是______。【小题2】对“或激抗难征,或疏阔寡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或者是激烈对抗、难以征服的,或是稀疏、阔大、简要的。 |
B.有时过于激切令人难以信服;有是有的太简单有的又太复杂,让人不知道要点。 |
C.有的激烈抗争,难以证明,有的矛盾统一,让人不着边际。 |
D.有的过于激切,与众不同,却难以令人信服;有的粗枝大叶,不着边际,很少抓住要点。 |
【小题4】选文可分为两层,概括层次大意。
(1)______
(2)______
【小题5】选文中,作者认为好的史书应该符合哪些要求?
(甲)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曹丕《典论·论文》)
(乙)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方其搦翰(注:执笔),气倍辞前,暨(注:及)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
(刘勰《文心雕龙》)
(丙)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其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陆机《文赋》)
【小题1】甲文作者运用了_______的手法,论述了文章的价值。对个人,就是“______________”;对社会,则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小题2】根据乙文文意,“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的含义是:
意翻空而易奇:__________________
言征实而难巧: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对乙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家一想到登山,脑中便充满着山的秀色;一想到观海,心里便洋溢着海的奇景。 |
B.作家登上了大山,在山上撒满了自己的情思,看到了大海,对大海充满了幻想。 |
C.作家一想到登山,情思里便拥有了山的风光,一来到大海,意念中又拥有了海的波涛。 |
D.作家登上了大山,情思里充满着山的风光,看到了大海,意念中翻腾着海的波涛。 |
【小题5】三则短文,分别论述了文章的价值、想象的作用和写作中的困难。根据你的实践,谈谈你对克服困难、写好作文的方法的认识。
A.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 |
B.骈体文注重辞采,句法整齐,多用典故,讲究声律,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是全盛时代,《滕王阁序》就是那时期的著作。 |
C.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庄子》,现存共33篇,分为内、外、杂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 |
D.表,就是“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古代给君王的上书有不同名称,刘勰《文心雕龙》中写道“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