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查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收之。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顷之,允至。
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蚤知尔耳!”门入欲藏其儿,妇曰:“无豫诸儿事。”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及父,当收。儿以咨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又可少问朝事。”儿从之。会反,以状对。卒免。
(选自《世说新语·贤媛》)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礼竟,允无复入 竟:结束 |
B.魏明帝遣虎贲收之 收:拘捕 |
C.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 夺:夺取 |
D.若才流及父 及:赶得上 |
①故当有意,卿宜查之 ②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
③如不称职,臣受其罪 ④神色不变,曰:“蚤知尔耳!”
⑤若才流及父,当收 ⑥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②④ | D.③⑤⑥ |
A.许允妇是阮德如的妹妹,相貌奇丑,以致当婚礼结束后,许允竟对其不予理睬,后经别人劝说,方才回到洞房内。 |
B.许允在洞房内责问其妻,却被其妻以“好色不好德”反驳。他哑口无言,感到内心有愧,自此以后对妻非常敬重。 |
C.许允做吏部郎官时,因大量任用自己同乡做官引来嫌疑被皇帝拘捕。后经查实,用人称职没什么问题便将其释放。 |
D.许允被杀后,门人惶恐,想藏匿许允的儿子。但被许允妇阻止,认为只要坦诚说话,坚决不过问朝廷之事即可免祸。 |
(1)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
(2)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
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曲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子且下车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
B.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C.此乃许、父所以慷慨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
D.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
[甲]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
选自《世说新语·伤逝》)
[乙]张季鹰辟①田齐王东曹掾②,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③,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④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选自《世说新语·识鉴》)
注:①帝王召见并授与官职。②官职名③菰菜羹、鲈鱼脍是江浙一带的风味小吃。④在他乡做官。【小题1】在《古汉语词典》中,“临”的义项有:①靠近,对着。②来到,到达。③将要,快要。请为“既葬,文帝临其丧”中的“临”选择正确的义项。
【小题2】成语“莼鲈之思”出自乙文。依据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内容,推断这个成语的意思。
A.苌弘化碧:说的是周朝贤臣苌弘无罪被杀,他的血被蜀人藏起来,三年后变成了碧玉。因而,后人常用“碧血”一词代指忠贤或冤情。 |
B.树犹如此:语出《世说新语》,说的是晋朝的桓温北伐,途中见到自己早年栽种的柳树已粗过十围,不禁叹息“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后来,人们常用此词感慨时光易逝。 |
C.廉颇老矣:说的是廉颇被免职后,居于魏国。后来,秦攻打赵,赵王想再起用他,便派人去看他的身体状况。辛弃疾用在词中,以廉颇自比,意在表明自己有廉颇一样的身体和勇力。 |
D.望帝啼鹃: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又因水灾禅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日夜悲啼,直至吐血。因其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
(1)林道人诣谢公。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第39则)
(2)张凭举孝廉,出都,负其才气,谓必参时彦。欲诣刘尹,乡里及同举者共笑之。张遂诣刘,刘洗濯料事,处之下坐,唯通寒暑,神意不接。张欲自发,无端。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未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真长延之上坐,清言弥日,因留宿。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第53则节选)
(3)南阳宗世林,魏武同时,而甚薄其为人,不与之交。及魏武作司空,总朝政,从容问宗曰:“可以交未?”答曰:“松柏之志犹存。”世林既以忤旨见疏,位不配德。文帝兄弟每造其门,皆独拜床下。其见礼如此
(《世说新语·方正第五》第2则)
(4)郭淮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屡有战庸。淮妻,太尉王凌之妹,坐凌事,当并诛。使者征摄甚急,淮使戒装,克日当发。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淮不许。至期遣妻,百姓号泣追呼者数万人。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既至,淮与宣帝书曰:“五子哀恋,思念其母。其母既亡,则无五子。五子若殒,亦复无淮。”宣帝乃表,特原淮妻。
(《世说新语·方正第五》第4则)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未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 |
B.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未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 |
C.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未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 |
D.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未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 |
A.负其才气 负:依靠,仗恃 |
B.魏武同时,而甚薄其为人 薄:轻视,看不起 |
C.坐凌事,当并诛 坐:正,恰好 |
D.帝乃表特原淮妻 原:宽恕,赦免 |
A.孝廉,汉代以后选官的一种科目,州郡每年可举荐孝顺父母和清廉者各一人,经考核后授予一定的官职。 |
B.总角,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一般指童年。 |
C.床,古代的卧具。最初极矮,古人读书,写字,饮食,睡觉都在床上进行。 |
D.宣帝,司马懿的谥号。谥号,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谥号有表扬性的,也有批判性的,还有同情性的。 |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②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
③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世说新语·任诞》)
①阮公,即阮籍,竹林七贤之一。
【小题1】第一则材料中的“史”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不超过5个字)
【小题2】请比较材料②③中,儒家和阮籍“理想人格”与“礼法观”的不同。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小题1】对文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诣:拜见 | B.乃:于是,就 |
C.设:设计 | D.示:给……看 |
A.文章画线句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
B.文章中“夫子”是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
C.文中的孩子思维敏捷,语言机智幽默。 |
D.文章中的孩子讽刺客人,是个没礼貌的孩子。 |
(甲)左太冲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訾①,思意不惬。后示张公。张华已见。张曰:“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思乃询求于皇甫谧。谧见之嗟叹,遂为作叙。于是先相非贰者,莫不敛衽②赞述焉。
(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乙)(左思)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棻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
……
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③,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节选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注)①讥訾:嘲讽。②敛衽:整理衣襟,表示恭敬③伧父:晋南北朝时,南人讥讽北人粗鄙,蔑称之为“伧父”。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的意思。(1)乃诣著作郎张载(_____________)(2)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_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句子中“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梁以此奇籍 | B.恐以人废言 |
C.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 D.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
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
【小题4】乙文第一段中有一句话和第二段内容形成了呼应,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题5】通观甲乙两段选文,说说左思《三都赋》能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甲
左太冲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訾,思意不惬。后示张公。张华已见。张曰:“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思乃询求于皇甫谧③。谧见之嗟叹,遂为作叙。于是先相非贰者,莫不敛衽赞述焉。
(节选自《世说新语·文学》)
乙
(左思)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
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节选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注)①左太冲:左思,字太冲。②张公:张华,晋范阳方城人,官至司空,博学多闻,勇于赴义,名重一时。③皇甫谧:晋人,博览群书,名望极高。④陆机:字士衡,吴郡华亭(今 )人,被称“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氏家族在江东是望族之一。⑤伧父:晋南北朝时,南人讥讽北人粗鄙,蔑称之为“伧父”。【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的意思。
(1)莫不敛衽赞述焉;
(2)乃诣著作郎张载;
(3)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
(4)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
【小题2】下面句子中“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当以覆酒瓮耳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
B.自以所见不博 以资政殿学士行 |
C.恐以人废言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D.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木欣欣以向荣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B.奚以知其然也 |
C.惟弈秋之为听 |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1)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
(2)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小题5】根据所学知识,为上文注释④的空缺处选择正确的地名,使注释完备。
A.江苏昆山 | B.上海松江 | C.浙江金华 | D.江苏吴江 |
【小题7】通观两段选文,说说左思《三都赋》能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