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允无复入,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查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之。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顷之,允至。

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蚤知尔耳!”门入欲藏其儿,妇曰:“无豫诸儿事。”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父,当收。儿以咨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又可少问朝事。”儿从之。会反,以状对。卒免。

 (选自《世说新语·贤媛》)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礼,允无复入 竟:结束
B.魏明帝遣虎贲之 收:拘捕
C.明主可以理,难以情求   夺:夺取
D.若才流父 及:赶得上
【小题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许允妇“聪慧”的一组是(  )
①故当有意,卿宜查之 ②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
③如不称职,臣受其罪 ④神色不变,曰:“蚤知尔耳!”
⑤若才流及父,当收 ⑥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④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允妇是阮德如的妹妹,相貌奇丑,以致当婚礼结束后,许允竟对其不予理睬,后经别人劝说,方才回到洞房内。
B.许允在洞房内责问其妻,却被其妻以“好色不好德”反驳。他哑口无言,感到内心有愧,自此以后对妻非常敬重。
C.许允做吏部郎官时,因大量任用自己同乡做官引来嫌疑被皇帝拘捕。后经查实,用人称职没什么问题便将其释放。
D.许允被杀后,门人惶恐,想藏匿许允的儿子。但被许允妇阻止,认为只要坦诚说话,坚决不过问朝廷之事即可免祸。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
(2)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19 08:02: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面的语段均出自《世说新语》,阅读并回答下列小题
(1)林道人诣谢公。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第39则)
(2)张凭举孝廉,出都,其才气,谓必参时彦。欲诣刘尹,乡里及同举者共笑之。张遂诣刘,刘洗濯料事,处之下坐,唯通寒暑,神意不接。张欲自发,无端。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未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真长延之上坐,清言弥日,因留宿。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第53则节选)
(3)南阳宗世林,魏武同时,而甚其为人,不与之交。及魏武作司空,总朝政,从容问宗曰:“可以交未?”答曰:“松柏之志犹存。”世林既以忤旨见疏,位不配德。文帝兄弟每造其门,皆独拜下。其见礼如此
(《世说新语·方正第五》第2则)
(4)郭淮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屡有战庸。淮妻,太尉王凌之妹,凌事,当并诛。使者征摄甚急,淮使戒装,克日当发。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淮不许。至期遣妻,百姓号泣追呼者数万人。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既至,淮与宣帝书曰:“五子哀恋,思念其母。其母既亡,则无五子。五子若殒,亦复无淮。”宣帝乃表,特原淮妻。
(《世说新语·方正第五》第4则)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未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
B.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未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
C.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未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
D.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未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其才气 负:依靠,仗恃
B.魏武同时,而甚其为人  薄:轻视,看不起
C.凌事,当并诛  坐:正,恰好
D.帝乃表特淮妻  原:宽恕,赦免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汉代以后选官的一种科目,州郡每年可举荐孝顺父母和清廉者各一人,经考核后授予一定的官职。
B.总角,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一般指童年。
C.床,古代的卧具。最初极矮,古人读书,写字,饮食,睡觉都在床上进行。
D.宣帝,司马懿的谥号。谥号,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谥号有表扬性的,也有批判性的,还有同情性的。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褚公(1)于章安令迁太尉记室参军,名字已显而位微,人未多识。公东出,乘估客船,送故吏数人,投钱唐亭住。尔时,吴兴沈充为县令,当送客过浙江,客出,亭吏驱公移牛屋下。潮水至,沈令起彷徨,问:“牛屋下是何物人?”吏云:“昨有一伧父(2)来寄亭中,有尊贵客,权移之。”令有酒色,因遥问:“伧父欲食饼不?姓何等?可共语。”褚因举手答曰:“河南褚季野。”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便于牛屋下修刺诣公,更宰杀为馔具,于公前鞭挞亭吏,欲以谢惭。公与之酌宴,言色无异,状如不觉。令送公至界。

(甲、乙两则文字选自《世说新语》)

(注)(1)褚公,即褚裒,字季野。晋阳翟(今河南禹县)人。 (2)伧父:晋南北朝时的文人士大夫常讥骂人为“伧”或“伧夫”,亦作“伧父”,犹言鄙夫,粗野的人。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义以求生(__________) 
(2)汝何男子,而敢独(__________)
(3)有尊贵客,移之(__________) 
(4)便于牛屋下修诣公(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远来视/贼谓曰
B.败义求生/宁吾身代友人命
C.我辈无义之人,入有义之国/名字已显位微
D.褚公章安令迁太尉记室参军/公前鞭挞亭吏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2)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
【小题4】从选文来看,《世说新语》这部笔记体小说的语言特点主要是:   
【小题5】甲、乙两段画线的句子在塑造主要人物形象时用了不同的描写手法,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