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甲 乙
(1)长江中下游地区示意图中阴影所示工业区的名称是 。经过A、C两市的铁路干线是 线,长江下游地区处于 区(干湿地区),水量丰富,为A、C两市提供便利的_______运输方式。
(2)写出下列工业中心的名称: A 。
A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是 。
(3)A市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优势是 。

甲 乙
(1)长江中下游地区示意图中阴影所示工业区的名称是 。经过A、C两市的铁路干线是 线,长江下游地区处于 区(干湿地区),水量丰富,为A、C两市提供便利的_______运输方式。
(2)写出下列工业中心的名称: A 。
A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是 。
(3)A市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优势是 。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读长江沿江地带(部分)示意图,回答下题。

【小题1】下列有关长江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有关长江沿江经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下列有关长江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游河段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 B.中游河段北侧没有大的支流汇入 |
C.干流上共有5个省级行政中心城市 | D.流域内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无旱涝灾害 |
A.是我国煤炭、石油、有色金属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
B.是承东启西的纽带,沟通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丰富地区 |
C.自西到东形成了以武汉、重庆、上海、南京为中心的四个城市密集区 |
D.沿江的宝山、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等钢铁工业基地,构成了“钢铁走廊” |
南通地区滨江临海,总面积8001平方千米,居住总人口约730万人。读“南通地区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县(市)中,既濒长江又临黄海的是( )
【小题2】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南通地区的人口密度约为( )

【小题1】下列县(市)中,既濒长江又临黄海的是( )
A.海门 | B.如东 |
C.如皋 | D.海安 |
A.11人/平方千米 |
B.91人/平方千米 |
C.110人/平方千米 |
D.910人/平方千米 |
有关长江沿江地带的说法,正确的是该地带( )
A.下游地区水量丰富,应当大力发展水电业 |
B.是西部地区技术、信息向东部地区传递、转移的通道 |
C.是东部地区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推进的通道 |
D.从东向西将上海、南京、广州、重庆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 |
读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示意图和长江三角洲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江海交汇”之地,地理位置优越,“江”是指 其发达的干支流水运,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这里濒临黄海和 海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
(2)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集、城镇兴盛,其中A是我国最大的城市 ;B地所在的省级行政区是 ,B地境内有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 (旅游景点)。
(3)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 气候,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 的种植区。
(4)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交流日益频繁,“同城效应”越来越明显,形成这种生活方式的条件是发达的 和发达的 。
(5)“松鼠桂鱼”是苏州地方传统名菜。苏州淡水鱼丰富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1)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江海交汇”之地,地理位置优越,“江”是指 其发达的干支流水运,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这里濒临黄海和 海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
(2)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集、城镇兴盛,其中A是我国最大的城市 ;B地所在的省级行政区是 ,B地境内有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 (旅游景点)。
(3)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 气候,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 的种植区。
(4)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交流日益频繁,“同城效应”越来越明显,形成这种生活方式的条件是发达的 和发达的 。
(5)“松鼠桂鱼”是苏州地方传统名菜。苏州淡水鱼丰富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河湖多,水域面积大 |
B.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
C.纬度低,终年高温多雨 |
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