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和地图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 从世界看中国
- 中国的自然环境
- 中国的自然资源
- 中国的经济发展
- 中国的地理差异
- + 认识省际区域
- 东北三省
- 黄土高原
- 长江沿江地带
- 珠江三角洲地区
- 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山地
- 认识省级行政区域
- 认识省内区域
- 中国的地位与责任
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小题1】建造图中民居的主要气候原因是( )
A.风沙大、光照弱 | B.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
C.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 D.土壤垂直节理发育 |
A.二人转 | B.黄梅戏 | C.越剧 | D.梆子、秦腔 |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进入国家战略部署层面。至2020年,该区将成为我国新技术、新产业、新商业模式的策源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以下工业部门最适宜于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的是
【小题2】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该大桥

【小题1】以下工业部门最适宜于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的是
A.纺织工业 | B.机械工业 | C.石化工业 | D.电子工业 |
A.连接了三个特别行政区 |
B.改善了珠江口的水域环境 |
C.加强了粤港澳经济社会联系 |
D.促进了该区域矿产资源开发 |
下图是中国马铃薯优势产区分布图,图中甲地与乙地相比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优势体现在它的地形特征,

以下形容乙地地形特征正确的是( )

以下形容乙地地形特征正确的是( )
A.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 B.崎岖不平,石灰岩广布 |
C.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 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
成渝经济区位于我国西南的人口大省,是西南地区经济核心地带。
读B、D经济区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成渝经济区中的“成”指我国四川省的行政中心__________,“渝”是指我国直辖市__________。
(2)归纳分析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
(3)A为__________山脉,它是第二、三阶梯分界线之一。C所在的平原地区的河流冬季不结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B处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_____城市群,C河对B、D经济区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
(5)B城市群对我国经济发展有辐射带动作用,它对D经济区发展的支持有___________。
黑河市是我国现有水稻种植的最北限,也是世界水稻栽培的最高限。该地区地广人稀,每个劳动力平均有近2067公顷耕地。这里曾是种稻禁区,经过多年的努力,禁区不仅可以种稻,还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小题1】黑河市发展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是( )
A.农田基本建设好 | B.土地资源丰富 |
C.降水丰沛 | D.物种丰富 |
A.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 B.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
C.全球气候变暖 | D.大棚农业的推广 |
央视《地理·中国》报道,著名的“桥上桥”(上下 两层)位于黄河中游的支流上,下桥建于公元1667年,上桥 建于公元1832年,上世纪70年代,当地居民在河中挖沙将下 桥挖出,使“桥上桥”雄姿展现于世。下图示意黄河“桥上 桥”。
【小题1】“桥上桥”最可能位于
A.华北平原 | B.黄土高原 | C.四川盆地 | D.河套平原 |
A.地壳变动 | B.过度开垦 | C.水土流失 | D.围河造田 |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当地的村庄和耕地主要分布在高原面和缓坡上。由于水土流失,黄河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地表破碎、沟壑纵横,破坏交通和村庄 B. 肥沃土壤大量流失,影响农业生产
C. 下游河床抬升,水库淤积,易产生洪涝灾害 D. 地震、台风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小题2】如下图所示,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目的主要是( )

A. 防止滑坡 B. 利于耕作 C. 保持水土 D. 修筑窑洞

【小题1】关于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地表破碎、沟壑纵横,破坏交通和村庄 B. 肥沃土壤大量流失,影响农业生产
C. 下游河床抬升,水库淤积,易产生洪涝灾害 D. 地震、台风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小题2】如下图所示,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目的主要是( )

A. 防止滑坡 B. 利于耕作 C. 保持水土 D. 修筑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