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和地图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 从世界看中国
- 中国的自然环境
- 中国的自然资源
- 中国的经济发展
- 中国的地理差异
- + 认识省际区域
- 东北三省
- 黄土高原
- 长江沿江地带
- 珠江三角洲地区
- 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山地
- 认识省级行政区域
- 认识省内区域
- 中国的地位与责任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松花江上》这首脍炙人口的老歌向我们展现了东北地区的物产之丰富。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是中年平均气温等温线,同纬度的甲、乙两地相比,年平均气温较低的 地,因为这里是 (地形);该地土地利用类型是 , 资源丰富。
(2)读图14, 归纳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 ,图中丙
地的年降水量为 ,降水较 ,是因为 。
(3)由于东北地区纬度较 ,气候特征为冬季 ,夏季温暖而短促;农作物熟制为 ,粮食作物以 、 为主。
(4)漠河县位于中国最北端,这里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等特点(如图15),说出当地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左图是中年平均气温等温线,同纬度的甲、乙两地相比,年平均气温较低的 地,因为这里是 (地形);该地土地利用类型是 , 资源丰富。
(2)读图14, 归纳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 ,图中丙
地的年降水量为 ,降水较 ,是因为 。
(3)由于东北地区纬度较 ,气候特征为冬季 ,夏季温暖而短促;农作物熟制为 ,粮食作物以 、 为主。
(4)漠河县位于中国最北端,这里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等特点(如图15),说出当地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春季,河流流量显著增大的现象称为春汛,河流出现春汛的原因是多样的。读“哈尔滨气候资料表”(此数据亦可代表我国东北地区整体气候特征)和“松花江哈尔滨水文站流量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关于哈尔滨附近的松花江水文特征的分析,正确的是( )
【小题2】图中显示松花江出现了明显的春汛,其原因最可能是( )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关于哈尔滨附近的松花江水文特征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流量最大的季节与区域多雨期基本一致 |
B.冬季无结冰现象 |
C.流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
D.冬季出现了断流现象 |
A.水库将冬季充沛的降水进行拦蓄,在5月初开闸放水 |
B.春耕未开始,农业用水量少 |
C.3月末雨季到来,大量降水补给河流 |
D.3月末4月初大量积雪融化 |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确定界线A—B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
(2)C地区是因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而得名,举出两例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
(3)甲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简要分析其成为“龙头”的位置优势。
(4)目前乙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民将水稻改种花卉,试分析这样做的理由。
(5)丙地区喀斯特地貌显著,左图所示的是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中的峰林,该地貌主要分布于右图中虚线以_______(东、西)区域,试分析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6)请从地形影响的角度分析,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的原因。

(1)图中确定界线A—B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
(2)C地区是因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而得名,举出两例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
(3)甲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简要分析其成为“龙头”的位置优势。
(4)目前乙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民将水稻改种花卉,试分析这样做的理由。
(5)丙地区喀斯特地貌显著,左图所示的是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中的峰林,该地貌主要分布于右图中虚线以_______(东、西)区域,试分析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6)请从地形影响的角度分析,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的原因。
读“我国甲、乙两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区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参照图中对甲地区的描述,在空白框中完成对乙地区的描述。
(2)甲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为输出该地区的天然气资源而建成的能源输出工程是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能源工程对乙地区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意义(一条即可)。
(3)下图这种生活方式在乙地区越来越常见,其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

(4)甲地区的乌鲁木齐有一批技术人员计划乘火车途经济南到上海参加业务培训,依次经过的铁路线是 线—陇海线— 线。
(5)乙地区是著名水乡,该地区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称的是江苏的 。
(6)乘船从南京至上海,江面越来越开阔,客轮、货轮穿梭不断;两岸城市也多了起来,高楼大厦林立,一派繁荣景象。显而易见②河深刻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试分析②河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便利条件(两条)。

(1)甲、乙两地区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参照图中对甲地区的描述,在空白框中完成对乙地区的描述。
(2)甲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为输出该地区的天然气资源而建成的能源输出工程是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能源工程对乙地区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意义(一条即可)。
(3)下图这种生活方式在乙地区越来越常见,其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

(4)甲地区的乌鲁木齐有一批技术人员计划乘火车途经济南到上海参加业务培训,依次经过的铁路线是 线—陇海线— 线。
(5)乙地区是著名水乡,该地区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称的是江苏的 。
(6)乘船从南京至上海,江面越来越开阔,客轮、货轮穿梭不断;两岸城市也多了起来,高楼大厦林立,一派繁荣景象。显而易见②河深刻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试分析②河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便利条件(两条)。
探究区域的一般步骤为:确定位置与范围——认识自然环境——认识人文环境。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位置与范围:东北三省位于我国东北部,包括甲 、吉林省和辽宁省。
(2)自然环境:
地形:以 、 为主。
山河分布:人们常用 、 来形容本区域的山河大势。
气候:冬季 , 夏季 。
(3)人文环境:
工业:参照“工业结构”图,说明东北工业特点是 。
农业:东北三省有“北大仓”之称,说明东北三省农业的地位及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1)位置与范围:东北三省位于我国东北部,包括甲 、吉林省和辽宁省。
(2)自然环境:
地形:以 、 为主。
山河分布:人们常用 、 来形容本区域的山河大势。
气候:冬季 , 夏季 。
(3)人文环境:
工业:参照“工业结构”图,说明东北工业特点是 。
农业:东北三省有“北大仓”之称,说明东北三省农业的地位及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读“我国某区域东西向地形剖面及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甲高原为( )
【小题2】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甲高原为( )
A.青藏高原 | B.黄土高原 | C.内蒙古高原 | D.云贵高原 |
A.东北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年降水量600mm以上 |
B.甲地海拔不足400米,年降水量约600mm |
C.大兴安岭海拔不超过1000米,年降水量不超过400mm |
D.大兴安岭降水最多的地区海拔约1000米 |
某外商欲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修建集成电路生产厂,选择厂址时优先考虑的冈素有( )
①靠近原料地②靠近市场③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④靠近机场和高速公路
①靠近原料地②靠近市场③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④靠近机场和高速公路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读“东北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东北地区的地表结构特点为 ,由图可知,东北地区的农业土地类型主要有 。
(2)位于本区的①平原为 ,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3)②工业基地充分利用本地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形成为我国的 (轻、重)工业基地。
(4)哈尔滨是东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本区与首都之间的铁路干线是 线。

(1)东北地区的地表结构特点为 ,由图可知,东北地区的农业土地类型主要有 。
(2)位于本区的①平原为 ,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3)②工业基地充分利用本地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形成为我国的 (轻、重)工业基地。
(4)哈尔滨是东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本区与首都之间的铁路干线是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