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 + 血肉筑长城
- 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
- 百团大战
- 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和国际援助
- 抗日战争的胜利
- 中国现代史
- 世界古代史
- 世界近代史
- 世界现代史
如图史实对中国产生的相同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1:台湾人民庆祝抗战胜利 图2:澳门人民欢庆回归祖国


图1:台湾人民庆祝抗战胜利 图2:澳门人民欢庆回归祖国
A.洗刷了民族耻辱 | B.提高了国际地位 |
C.维护了国家统一 | D.实现了民族复兴 |
冯子超在《中国抗战史》中这样评价某战役的胜利:“顶多不过是使日本占领徐州作为征服中国的初步计划受到一个重大的打击,延缓一些时候罢了。”该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 B.台儿庄战役 | C.平型关大捷 | D.第三次长沙会战 |
每年的8月15日,全中国都要举行或大或小的纪念活动,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
B.长征的胜利 |
C.武昌起义的胜利 |
D.解放战争的胜利 |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这样,中国人民经过长达( )年的艰苦卓绝抗战,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A.八年 | B.十四年 | C.十年 | D.十二年 |
一位民主人士评价说:“……大捷,其估价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日军……锐气挫折。”其称赞的是( )
A.淞沪会战 | B.台儿庄大捷 | C.百团大战 | D.平型关大捷 |
著名戏剧家田汉在1938年中国军队取得某战役重大胜利后,写下了这样的祝捷歌词:“将士的喊声,震动了南部山东,榴弹掷处血光红,敌人如鼠我如龙。”这一战役是()
A.贺胜桥战役 | B.平型关大捷 |
C.台儿庄战役 | D.百团大战 |
鲁迅的《________》,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1938年,***发表了《________》,有力地驳斥了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伦”的错误观点,为抗战指明了方向。
纪录片《苦难辉煌》这样评价囯民革命失败后略显瘦削的***:“他却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在这条崭新道路上,史实与结论对应不当的是
A.井冈山会师后,工农革命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巩固并扩大了根据地建设 |
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发生在1936年10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
C.一二·九运动是北平青年学生的爱国救亡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到来 |
D.中共七大确立***思想为***的指导思想,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
“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下表中内容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选项 | 史实、史料 | 得出结论 |
A | 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凡我中国之寸土失地皆洒满吾中国民族黄帝子孙之血迹,使我世世子孙皆踏此血迹而前进,永久不忘倭寇侵占与残杀之历史…… | 决定蒋介石抗战态度的主要因素是民族主义的立场 |
B | 日本天皇在《停战诏书》中说:“前者,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它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 | 日本天皇讲话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本质 |
C | 1938年春,国民党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歼敌一万多人;1940年开始的百团大战破坏敌人交通线2000多千米,摧毁日伪军据点3000多个…… | 抗日战争中,存在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中共敌后战场的配合 |
D | 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据统计,八路军占32%,国民党陆军占29%,新四军占9%,东北抗联占7%,党政工人员10%,外籍人员002%,其他群体13%. | 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
A.A | B.B | C.C | D.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