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战国时期,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大规模民族交融。( )
改正:   
(2)严复等主持的《时务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
改正:   
(3)鲁迅的《狂人日记》,深刻反映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的经典之作。( )
改正:   
(4)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 )
改正:
当前题号:1 | 题型:判断题 | 难度:0.99
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做霸主,相互征战,齐晋等一些诸侯国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任用贤人,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到了战国时期,魏、楚、秦等各个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对本国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

——百度网

(1)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
材料二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商鞅变法导致“家给人足”、“勇于公战”的措施。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并据此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
材料三 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有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摘自部编七上教材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出现了什么局面?并简要概括其影响。为秦建立统一的封建国家提供理论依据的是哪家思想?
(4)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B.《铁型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C.《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D.《春秋争霸:加强了周天子的王权》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