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1.
下面加点的多音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差(chā)别 出差(chāi) 差(chà)不多 |
B.困难(nàn) 灾难(nàn) 难(nán)题 |
C.干(gàn)活 干(ɡàn)净 饼干(gān) |
D.都(dō)好 首都(dū) 都(dū)市 |
2.填空题- (共3题)
3.
(题文)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
(1)奶奶是一个(过日子非常节省) 的人,从不乱花一分钱。
(2)今年暑假,我们一家去黄山旅游。下山的时候,我已经累得(非常疲劳,力气已经用尽) 了,可妹妹一点儿都不觉得累。
(1)奶奶是一个(过日子非常节省) 的人,从不乱花一分钱。
(2)今年暑假,我们一家去黄山旅游。下山的时候,我已经累得(非常疲劳,力气已经用尽) 了,可妹妹一点儿都不觉得累。
3.现代文阅读- (共3题)
5.
课外畅游
乞讨不如自食其力
从前,有一个名叫木沙的青年,远离家乡,四处流浪,但又游手好闲,大事做不成,小事又不愿做,每日讨些残汤剩饭糊口度日。
一天,他来到一个院内长满鲜花的人家。还没等他敲门,屋主人刚好走了出来,他来到木沙跟前,打量了他一番,笑着问:“年轻人,你有什么家业吗?”
木沙不好意思地说:“我哪里有什么家业?我只有一条能将就睡觉的毡子,一只用来喝水的碗,一根用来打水的麻绳。”主人笑呵呵地看着他,又说:“噢,是这样。年轻人,去把你的这三样东西拿来吧。”
过了一会,木沙拿着那三样东西来了。主人和木沙一起到市场上将三样东西卖掉,然后买了一把斧子,一起回到了他家。他让自己贤良的妻子做了饭,叫年轻人吃得饱饱的,又给他包上了一些干粮。然后,在他腰中缠了一条长绳子,把斧子交给他,打发他上山去砍柴,然后到集市上卖掉,并约定半个月后再来这里见面。
按照屋主人的指点,木沙到山里砍了许多柴火,背到集市上去叫卖。每天如此,他不但吃饱了肚子,换了身新衣裳,而且口袋里还有了积蓄。这时他才明白了屋主人的意思,他心里很感激,是他教会了自己应该怎样过日子。
半个月过去了,木沙如约来到了主人家里。屋主人十分高兴地接待了他。两人寒暄了一阵,年轻人叙说了自己感激的心情,还说以后再不过游手好闲的日子了。屋主人听了,意味深长地说:“与其乞讨度日,不如自食其力。”
年轻人连连点头称是。临别,他很恭敬地问屋主人的名和姓。
屋主人微微一笑,温和地说:“我叫穆罕默德。”
1.将词语与所表达的意思连起来。

2.在原文中,用“ ”画出木沙原来是怎样生活的。再用“ ”画出他现在又是怎样生活的。这样的写法叫 (对比 反复)。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乞讨不如自食其力
从前,有一个名叫木沙的青年,远离家乡,四处流浪,但又游手好闲,大事做不成,小事又不愿做,每日讨些残汤剩饭糊口度日。
一天,他来到一个院内长满鲜花的人家。还没等他敲门,屋主人刚好走了出来,他来到木沙跟前,打量了他一番,笑着问:“年轻人,你有什么家业吗?”
木沙不好意思地说:“我哪里有什么家业?我只有一条能将就睡觉的毡子,一只用来喝水的碗,一根用来打水的麻绳。”主人笑呵呵地看着他,又说:“噢,是这样。年轻人,去把你的这三样东西拿来吧。”
过了一会,木沙拿着那三样东西来了。主人和木沙一起到市场上将三样东西卖掉,然后买了一把斧子,一起回到了他家。他让自己贤良的妻子做了饭,叫年轻人吃得饱饱的,又给他包上了一些干粮。然后,在他腰中缠了一条长绳子,把斧子交给他,打发他上山去砍柴,然后到集市上卖掉,并约定半个月后再来这里见面。
按照屋主人的指点,木沙到山里砍了许多柴火,背到集市上去叫卖。每天如此,他不但吃饱了肚子,换了身新衣裳,而且口袋里还有了积蓄。这时他才明白了屋主人的意思,他心里很感激,是他教会了自己应该怎样过日子。
半个月过去了,木沙如约来到了主人家里。屋主人十分高兴地接待了他。两人寒暄了一阵,年轻人叙说了自己感激的心情,还说以后再不过游手好闲的日子了。屋主人听了,意味深长地说:“与其乞讨度日,不如自食其力。”
年轻人连连点头称是。临别,他很恭敬地问屋主人的名和姓。
屋主人微微一笑,温和地说:“我叫穆罕默德。”
1.将词语与所表达的意思连起来。

2.在原文中,用“ ”画出木沙原来是怎样生活的。再用“ ”画出他现在又是怎样生活的。这样的写法叫 (对比 反复)。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6.
课内欣赏
儿子听了妈妈的话,走了,真的干了整整一个星期活。他帮着这个收割庄稼,又帮着那个盖房子,挣够了一枚金币,带回来交给爸爸。老人接过金币,仍然把它扔进火炉里。
“不,孩子,这也不是你挣来的!”
儿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大声叫道:
“爸爸,你疯啦!我替人家当牛做马,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事,才挣来这枚金币!而你,却把它扔进火炉里去烧!”
这时老人说:
“现在,我相信这是你自己挣来的钱了!”
1.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选文中,“儿子听了妈妈的话”,具体指“妈妈”的哪一句话?( )
2.用“ ”画出“儿子”是怎么挣钱的句子。
3.“ ”“ ”两个词语说明了劳动很辛苦,反映出这枚金币的确是儿子辛苦挣来的。
4.从“儿子”的话中可以体会到 。
儿子听了妈妈的话,走了,真的干了整整一个星期活。他帮着这个收割庄稼,又帮着那个盖房子,挣够了一枚金币,带回来交给爸爸。老人接过金币,仍然把它扔进火炉里。
“不,孩子,这也不是你挣来的!”
儿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大声叫道:
“爸爸,你疯啦!我替人家当牛做马,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事,才挣来这枚金币!而你,却把它扔进火炉里去烧!”
这时老人说:
“现在,我相信这是你自己挣来的钱了!”
1.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选文中,“儿子听了妈妈的话”,具体指“妈妈”的哪一句话?( )
A.“明天你到山里逛逛去,到傍晚,要跑两里路,跑得浑身冒汗,然后到你爸爸跟前,对他说:‘这枚金币挣来可不容易啊!’” |
B.“怎么——他哪能什么都不会呀?” |
C.“不,孩子呀,不能再骗爸爸了,你得自己挣钱去,找活干,哪怕一天挣两文钱也好,把挣来的钱交给爸爸,他会相信你的。” |
3.“ ”“ ”两个词语说明了劳动很辛苦,反映出这枚金币的确是儿子辛苦挣来的。
4.从“儿子”的话中可以体会到 。
4.语言表达-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填空题:(3道)
现代文阅读:(3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