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2.3练习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712846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8/14

1.单选题(共1题)

1.
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的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作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
C.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

2.选择题(共5题)

2.
热带雨林中的植被大都分层次分布,高大的乔木下是低矮的灌木,灌木下是一些草本植物。形成这种层次分布的主导生态因素是( )
A.水分B.光照C.温度D.空气
3.
定义科学概念,可以使科学知识由无序变得有序,使科学如识形成体系。下列科学概念定义正确的是(  )
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B.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C.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
D.原子的质量与碳原子质量的比值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4.
在自然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绿色植物,这是因为( )
A.数量最多的是绿色植物
B.绿色植物在自然群落中结构复杂,往往有分层现象
C.绿色植物能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D.绿色植物的数量和分布能影响大气和土壤,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活动
5.
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昆虫
B.一块水稻田里的蝌蚪和青蛙
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生物
D.一个湖泊中的藻类、鱼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
6.
近几年,由于我市大力推广植树造林,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前几年近乎销声匿迹的雉鸡、喜鹊等多种鸟类又重返家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  )
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C.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3.填空题(共3题)

7.
蚂蚁等昆虫往往成千上百一起生活,这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而蛔虫、跳蚤等动物必须生活在其他动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他们身上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这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8.
在我国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中,有一种雀鸟总是成群地在森林上层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等鸟类总是在森林中层营巢;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栖鸟类,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
(1)上述森林中的各种生物都有密切关系,如血雉和昆虫之间的关系是 ,煤山雀和橙红鹤的生活环境相同,它们是 关系。
(2)在这个森林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动物和植物之外,还生活着________________等微生物。
(3)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是________
A.森林中的所有昆虫
B.森林中的所有血雉
C.森林中的所有苔藓
D.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9.
凤鲚俗称“子鲚”,是温州的物产之一。每年三月,生活在浅海的凤鲚洄游到瓯江产卵。

(1)生活在瓯江里的所有凤鲚,可以构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
(2)凤鲚富含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人食用凤鲚后,蛋白质在小肠内最终被消化为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道)

    选择题:(5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