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1题)
1.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没有运用心理描写。(________)
2.“我”是一个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喜欢不断探索的孩子。(_______)
2.填空题- (共5题)
①它坚硬的表盖里会发出清脆的声音……(________) (_______)
②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________) (_______)
③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________) (_______)
看 kān(_____) kàn(_____)
恶 è(_____) wù(_____)
秘 mì(_____)bì (______)
转 zhuǎn(____) zhuàn(____)
蒙 mēng (_____) méng(______) měng(______)
xǐ zǎo jī xiè lǐng yù jiào shòu nì shí zhēn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狼(____) 马(_____) 鸟(____) 狗(____) 狮(____) 龙(_____)
虎(____) 猿(____) 蛙(____) 蝉(____) 鹤(_____) 牛(_____)
3.信息匹配- (共1题)
蝎子(xiē kě) 蟋蟀(suài shuài)
蜇人(zhē zhé) 蝈蝈(ɡuō ɡuó)
钵子(bō bó) 呈现(chéng chén)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人类的“老师”
科学家研究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
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
人类自古以来就想着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鲸, 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 “流线体”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来工程师模仿(fǎng)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科学家们怀着极大的兴趣研究了鸡蛋捏不碎的问题, 终于发现薄薄的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yún)地分散到蛋亮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和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的建筑,屋顶都是这种“薄壳结构”。
此外,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广大生物界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小题1】变换句子。(1)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广大生物界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科学家从蜻蜒、鲸、鸡蛋的哪一方面得到启示,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根据你的生活实际,写写我们身边哪些发明是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而制作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言表达- (共2题)
别离
冯至
我们招一招手,
随着别离 我们的世界便分成两个,
身边感到冷,
眼前忽然辽阔,
象刚刚降生的两个婴儿。
啊,
一次别离,
一次降生,
我们担负着工作的辛苦,
把冷的变成暖,
生的变成熟,
各自把个人的世界耕耘,
为了再见,
好象初次相逢,
怀着感谢的情怀想过去,
象初晤面时忽然感到前生。
一生里有几回春几回冬,
我们只感受时序的轮替,
感受不到人间规定的年龄。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填空题:(5道)
信息匹配:(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