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71162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20/3/19

1.简答题(共3题)

1.
下面是小金同学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观察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最开始应在载玻片上滴加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2)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所见视野如下图甲所示。若要重点观察A细胞的内部结构,首先要将玻片向________移动。紧接着的操作是________;
(3)图乙中,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
2.
为节能减排,建筑上普遍采用空心砖替代实心砖。如图所示,质量36kg的某空心砖,规格为20cm×15cm×10cm,砖的空心部分是12根横截面积为9cm2空心圆柱体。求: 
(1)该砖块材料的密度;
(2)生产每块空心砖比同规格的实心砖可节省材料多少千克?
3.
快过年了,很多农家开始烧制上好的农家白酒制酒主要有以下两个过程:发酵和蒸馏。 

(1)发酵的过程:酵母分解糖,产物之一是酒精。发酵过程中属于________变化(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蒸馏过程如图所示,酒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
(3)冷凝池中用水作为冷却剂是利用了水的什么特性?________;   
(4)酿造出的白酒度数很高,一般不宜饮用,需要与适量水勾对(混合)后才能出售。有关行业规定:白酒的“度数“是指气温在20℃时,100毫升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即酒精的体积分数;比如50度白酒是指气温在20℃时,100毫升酒中所含酒精为50毫升。该厂生产的每瓶装“500毫升、35度”的白酒,质量是多少_______?这种酒的密度约是多少_______?(ρ=1.0×103千克/米3ρ酒精=0.8×103千克/米3

2.选择题(共17题)

4.
如图是小金同学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的两个实验步骤,实验中要注意在量筒中要加入“适量的水”。根据如图所示量筒和小石块,则下列水的体积不符合“适量的水”的要求的是(  )
A.6毫升
B.21毫升
C.25毫升
D.31毫升
5.
“估测”是建立在科学测量基础上的一种粗略测量方法,下面是七年级的小明同学对自身有关科学量的估测,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
A.他的身高约160cm
B.他的体重约50kg
C.他的体积约0.5m3
D.他的密度约1g/cm3
6.
小金取来一支体温计,看到水银柱的位置在35℃以下,他用这支体温计测量甲同学的体温为38.3℃,他用酒精棉花给体温计消毒后,直接去测乙同学体温,结果体温正常的乙同学,温度计示数为38.3℃。就小金测量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38.3℃这个读数,估计值为0.3℃
B.不用开水消毒的原因是用酒精消毒的效果更好
C.体温计玻璃管太细,使用如果不甩,水银就不会回落
D.如果先测乙同学,再测甲同学体温,两人的体温都能够准确测量
7.
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
A.取一张废弃的墙纸,用刻度尺测出长度为L1
B.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
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
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
8.
最早的抗生素—青霉素是弗莱明发明的,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培养皿上不小心沾有青霉菌,而在青霉菌的周围没有其他的细菌生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于是他多次实验考查青霉菌对细菌繁殖的影响,在实验前,最适合做实验猜想的是(  )
A.青霉菌与细菌间是互利关系
B.青霉菌污染了细菌生存的环境
C.青霉菌产生了对人类有益的物质
D.青霉菌产生了可以抑制细菌增殖的物质
9.
用普通光学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下列现象可能会发生且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现象
原因
A
细胞有重叠现象
没有盖盖玻片
B
有黑色圆圈
气泡太多
C
呈现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叶绿体等结构
细胞被红墨水染色均匀
D
细胞结构模糊
未滴加生理盐水
 
A.A
B.B
C.C
D.D
10.
广州市中山医院的科技人员进行了一项新的研究:他们将一只老鼠的肝脏切除,并在肝脏部位移植上老鼠的胚胎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在药物的诱导下,最后又长出了新的肝脏。这个从胚胎干细胞变为新肝脏的过程,相当于细胞的(  )
A.分裂
B.生长、分化
C.分裂、分化
D.分裂、生长和分化
11.
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有一定的结构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功能存在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是(  )
A.鱼的流线型身体可以减少运动时水的阻力
B.鲸鱼的肺通过进化后已适应水生生活
C.骆驼的驼峰和宽大的脚掌可以适应在沙漠较长时间生活
D.鸟类有些骨骼中空以减轻体重
12.
古诗云:“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实质是细叶小羽藓(一种苔藓植物)的孢子体,如图,那么细叶小羽藓(  )
A.能开花结果
B.具有根、茎、叶
C.能用孢子繁殖
D.利用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13.
每周三下午第四节是某中学的社团活动课。在课堂上科技社的社员们在对地球的相关知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A认为:中国古人对天地的最初认识是“天圆地方”的观点
②B认为: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能够证明海平面并不是平面
③C认为: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属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之一,但不能说明地球一定是球体
④D认为: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
⑤E认为: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所以有科学家把它戏称为“七巧板”
⑥F认为:全球的这些板块漂浮在海洋上,并相互不断地发生着碰撞和张裂
⑦G认为: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非常相似,也分为三层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⑦
14.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570米
B.同时间测得A,D两地的气温,D地气温更高
C.图中ABCD四地对应的地形分别为山峰、陡崖、山谷、山脊
D.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约2厘米,两地实际距离是20千米
15.
在某种弹性密闭容器中充入某种气体的过程中,用数字传感器测得气体的密度随体积变化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密闭容器中气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B.当体积为2cm3时,容器内气体质量约为5.33g
C.该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密度随着体积的变大而变大
D.图中斜线覆盖部分面积代表体积为3cm3时的气体质量
16.
下表是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水银
酒精
甲苯
熔点/℃
328
-38.8
-117
-95
沸点/℃
1740
357
78
111
 
A.铅在350℃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100℃的甲苯处于液态
C.常压下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沸水温度
D.酒精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比水银温度计大
17.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最恰当的观察结论是(  )
A.水和酒精都会蒸发
B.酒精分子运动速度比水分子快
C.酒精的蒸发速度比水快
D.液态时酒精分子的空隙比水分子大
18.
随着这几天的寒潮到来,萧山的同学们都体会以了在过冬的感觉。早上,小金爸爸开车送小金去上学,发现前挡风玻璃变得模糊,爸爸开启车内除雾裝置,一会就变得清晰了。关于这种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前挡风玻璃变得模糊,是因为车外的水蒸气液化引起的
B.前挡风玻璃变得模糊,是因为车内的水蒸气凝华引起的
C.除雾装置主要是加速了前挡玻璃上小水珠的汽化
D.除雾的另外一个办法是启动雨刮器
19.
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物理性质都是通过物理变化表现出来的
B.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化学性质
C.蜡烛燃烧现象说明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0.
2019年11月,萧山区连续出现了雾霾天气。雾霾中的PM25(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下列有关雾霾说法正确的是(  )
A.雾霾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液化过程中放出热量
B.雾霾弥散是扩散现象引起的,与分子无规则运动有关
C.城市马路经常洒水除尘、加强周边环境的绿化无法减少雾霾天气
D.持续的雾霾天气给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带来很大的影响

3.填空题(共6题)

21.
实验室加热约15mL,可以使用的一组仪器是:________(填序号)。












 
22.
如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立体模型图。属于植物细胞的图是________。原因是它比动物细胞多一些结构,如:________(写出两种)。
23.
现有以下4种动物:麻雀、鲫鱼、蝴蝶、蚯蚓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若把这些动物划分为麻雀、蝴蝶为一类,另一类是带鱼、蚯蚓,其分类标准是是________;
(2)小明同学制作了如下的生物检索表:则R表示________。
24.
根据如图所示生物,回答问题: 

(1)它们都属于单细胞生物变形虫通过________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草履虫与衣藻的根本区别是______。
A.是否会运动
B.个体大小
C.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D.是否生活在水中
25.
向容积为250毫升的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然后再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3次。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

(1)A中的现象为_____,说明_____;
(2)仪器A颈部足够细的目的是_____。
26.
科学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用镊子夹取一块冒着“白气”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温度-74℃)放入气球内,并迅速扎紧气球。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气球快速鼓起,同时在气球底部的外壁观察到“白霜”。请分析:

白气是一种________现象(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请解释“白霜”形成的原因________。该过程中气球变大能说明________(选填
A.分子能运动、B.分子间的空隙能改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选择题:(17道)

    填空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