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1.
浙版《西游记》从大年初一开始在山东、安徽等四卫视热播,花果山水帘洞、美猴王大闹天宫、唐僧西行一路降妖除魔等又以新的景象展现在观众眼前。而在江苏省连云港也有一旅游胜地——花果山,山上有一块半身似猴的石头,名叫猴石(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要想观赏到图中猴石的酷似造型,应该选择________才能获得。
(2)此景观中地貌的逼真形态具有________美,四周风起松涛、虫鸣鸟语构成________美。
(3)花果山之所以知名,另外的原因是《西游记》名著的影响力,其作者是________。
(4)如要在此处建人文景观,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1)要想观赏到图中猴石的酷似造型,应该选择________才能获得。
(2)此景观中地貌的逼真形态具有________美,四周风起松涛、虫鸣鸟语构成________美。
(3)花果山之所以知名,另外的原因是《西游记》名著的影响力,其作者是________。
(4)如要在此处建人文景观,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2.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反映的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是______;乙图反映的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还有哪些?
(2)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

(1)甲图反映的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是______;乙图反映的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还有哪些?
(2)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强对旅游者的宣传教育 | B.为了保持良好的环境,应该限制发展旅游业 |
C.适当控制旅游规模,使其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 |
D.旅游部门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规定 |
3.
读“我国某省轮廓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为________县,所在省的省会是______。
(2)A县以______景观而著称, 该景观为_______(自然或人文)景观。该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有①_______,②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
(3)该景观的形态和颜色随季节发生变化,表现为_________(季节)流水飞溅似银链________月似绿毯;________(季节)一片金黄;______(季节)光亮如镜,这种景色随季节的变化反映了_________的生产过程。

(1)图中A为________县,所在省的省会是______。
(2)A县以______景观而著称, 该景观为_______(自然或人文)景观。该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有①_______,②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
(3)该景观的形态和颜色随季节发生变化,表现为_________(季节)流水飞溅似银链________月似绿毯;________(季节)一片金黄;______(季节)光亮如镜,这种景色随季节的变化反映了_________的生产过程。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云南位于我国的西南边疆,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省会昆明被称为“春城”。云南境内地势高差悬殊,气候类型多样,山川河谷相间,形成许多著名的旅游景观,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千姿百态的路南石林、湖面广阔、烟波浩淼的滇池、热带风光绮丽的西双版纳等。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成为一个民俗民风的大观园。近年还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了世界博览会,建起了闻名遐迩的世界博览园。
(1)路南石林属于典型的_______地貌,这种景观宜_______观赏;西双版纳有______景观,观赏时要注意领略这里__________;滇池属于自然景观中的景观,其观赏宜;世博园是旅游资源类型中的______。
(2)昆明市建“世博园”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3)“泼水节”不是一种文化,而是一种文化景观,这样表达对吗?为什么?
(4)西南地区的“吊脚楼”是一种( )
(5)云南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
云南位于我国的西南边疆,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省会昆明被称为“春城”。云南境内地势高差悬殊,气候类型多样,山川河谷相间,形成许多著名的旅游景观,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千姿百态的路南石林、湖面广阔、烟波浩淼的滇池、热带风光绮丽的西双版纳等。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成为一个民俗民风的大观园。近年还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了世界博览会,建起了闻名遐迩的世界博览园。
(1)路南石林属于典型的_______地貌,这种景观宜_______观赏;西双版纳有______景观,观赏时要注意领略这里__________;滇池属于自然景观中的景观,其观赏宜;世博园是旅游资源类型中的______。
(2)昆明市建“世博园”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3)“泼水节”不是一种文化,而是一种文化景观,这样表达对吗?为什么?
(4)西南地区的“吊脚楼”是一种( )
A.精神文明 | B.文化系统 | C.物质文化 | D.文化景观 “吊脚楼”反映了__________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
5.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黄果树瀑布位于A位置,此地区的地形特点是___,气候特点是___。
(2)黄果树瀑布是我国最大的瀑布,其中最大的一级落差有74米,如万练倒悬,气势磅礴,欣赏它要把握哪几个方面才能达到最佳效果_______。
(3)黄果树爆布从成因上是受____地质作用的产物;从表现形式上看,是 ____作用的结果。
(4)请举出2个瀑布景观例子,并标在图中。

(1)黄果树瀑布位于A位置,此地区的地形特点是___,气候特点是___。
(2)黄果树瀑布是我国最大的瀑布,其中最大的一级落差有74米,如万练倒悬,气势磅礴,欣赏它要把握哪几个方面才能达到最佳效果_______。
(3)黄果树爆布从成因上是受____地质作用的产物;从表现形式上看,是 ____作用的结果。
(4)请举出2个瀑布景观例子,并标在图中。
2.单选题- (共16题)
9.
关于自然景观的观赏地点和时间的选择,不正确的是( )
A.峰峦之雄伟峻秀,惟近观可得 |
B.泰山最宜夏季观赏 |
C.比较小的湖沼池塘,多低临水面修建亭、榭、廊等 |
D.观赏江河湖海应选择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 |
10.
(题文)有关旅游活动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活动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 |
B.古代旅游仅局限在个体需求,事务性出游占绝大多数 |
C.近代旅游也仅局限在个体需求 |
D.现代旅游是大众需求,处于初级产业化阶段 |
11.
旅游活动对古迹的影响是 ( )
A.根据长存性的特点,旅游活动不会对文物古迹产生损坏 |
B.只有少数不文明的旅游者会对文物古迹产生损坏 |
C.旅游规模不超过环境承载量时,不会对文物古迹产生损坏 |
D.正常的旅游活动也会给文物古迹带来间接性损坏 |
12.
关于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正确的是( )
①健全旅游环境保护法规
②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
③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
④禁止在旅游地建设任何工程
⑤开展绿色旅游
①健全旅游环境保护法规
②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
③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
④禁止在旅游地建设任何工程
⑤开展绿色旅游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⑤ | C.①②④⑤ | D.②③④⑤ |
13.
开发旅游资源时,首先要对旅游资源本身进行评价,即要评价资源的质量,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下列景观既有科学价值,又突出了历史文化价值的是( )
A.埃及金字塔 | B.云南路南石林 |
C.四川九寨沟 | D.东非大裂谷 |
15.
开发旅游资源时,首先要对旅游资源本身进行评价,即要评价资源的质量,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下列旅游资源中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是( )
A.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 B.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
C.钱塘江大潮 | D.鄱阳湖的候鸟 |
16.
下列旅游建设和措施,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某些旅游景点每天限制游客人数 |
B.拆掉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改建现代化的摩天大楼 |
C.开发具有乡土特色的陕西窑洞、福建客家围龙屋等民间旅游资源 |
D.积极开发以欣赏京剧和地方曲艺等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特点的文化旅游业 |
17.
(题文)有关绿色旅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符合绿色旅游的内涵 |
B.绿色旅游就是生态旅游 |
C.绿色旅游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
D.绿色旅游要求旅游六要素都不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退化 |
18.
“五一”、“十一”假期已成为我国国内旅游的黄金周,某些景区面对急剧增多的游客,做出了限制游客人数的规定,其主要目的是( )
A.保护景区的安全 | B.限制到达当地的游客数量 |
C.控制当地的交通流量 | D.保障游览质量 |
19.
有关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了保持良好的环境,应限制发展旅游业 |
B.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都是旅游者乱扔垃圾造成的. |
C.张家界旅游景点大量修建宾馆,可提高旅游景点的接待能力,不会造成环境的破坏 |
D.发展旅游业可能会对背景环境造成破坏,所以应合理规划、精心设计,体现“天人合一” |
20.
(题文)去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旅游须提前半年预定门票,这说明了( )
A.旅游地的市场距离远,所以旅游经济价值不高 |
B.旅游地的交通通达性直接影响其经济价值 |
C.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环境容量相适应 |
D.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只重视游客的心理需求 |
21.
有关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旅游活动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
B.发展旅游业必然会污染环境,应限制其发展 |
C.旅游活动中环境问题都是由于游客乱刻乱画造成的 |
D.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不但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本身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