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2)据材料请回答该思想家认为如何做到“以权力制约权力”?
(3)根据已学知识回答该思想的实践情况。
(4)你还知道同时期和该思想家一样有影响力的还有哪些思想家?
材料一:这是一部集大成的著作,它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
材料二:作者语录
1、绝对的权力将导致绝对的腐败。腐败是专制政体的宿命,因为奢侈存在于专制本质之中。
2、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和同一个机关之手,„„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分立,自由就不存在了。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3、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
(1)请回答这是哪位思想家的著作?著作名称是什么?(2)据材料请回答该思想家认为如何做到“以权力制约权力”?
(3)根据已学知识回答该思想的实践情况。
(4)你还知道同时期和该思想家一样有影响力的还有哪些思想家?
2.单选题- (共14题)
3.
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这些“论”的共同基础是
A.以哲学探究为己任 |
B.贯穿唯物、唯心之争 |
C.以伦理道德为核心 |
D.糅合佛道,自成体系 |
4.
“在热爱艺术的人看来,这个词的含义只是新艺术的到来;在学者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研究古典文化之风的恢复;在法学家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古代习惯法的结束。”文中的“这个词”最有可能是( )
A.智者运动 | B.《十二铜表法》 | C.文艺复兴 | D.宗教改革 |
5.
秦汉以来,灾后君主自谴成为一种常见的历史现象。粗略统计,两汉君主灾后下达的自谴诏书计有30余次,而唐代则达到130多次。直至清代康熙时依旧因为天旱而自责不已。君主自谴的主要意图是
A.宣扬“天人感应”理论 |
B.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
C.加强对臣民的社会教化 |
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
6.
《汉书·董仲舒传》说:“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这表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是
A.董仲舒极力推动的结果 |
B.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C.儒生孝廉有利政治清明 |
D.汉武帝与大臣们都推崇儒学 |
8.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体现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这一学派是
A.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 B.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
9.
“他们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有义务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为目的的‘黑暗时期’,他们应用理性之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他们”发起的运动
A.复兴了古代希腊人文精神 |
B.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 |
C.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
D.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 |
10.
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宗教意识淡薄 | B.反对神灵崇拜 |
C.注重物质生活 | D.强调人的价值 |
11.
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
12.
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们分别被看作是十六世纪和十八世纪的精神符号。十六世纪是文艺创新的世纪,十八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材料所述的两个“精神符号”的内在联系是
①都推崇理性和思想自由②都致力于政治蓝图设计
③都意在实现人现实的幸福④都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
①都推崇理性和思想自由②都致力于政治蓝图设计
③都意在实现人现实的幸福④都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4.
人文主义是西方中世纪晚期以来人们的精神追求。启蒙运动高举理性旗帜,把人文主义发展到新的高度,这时的人文主义的本质含义是
A.洞察宇宙,探索人生 |
B.追求自由,强调平等 |
C.肯定人性,追求幸福 |
D.否定教会,信仰得救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