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69887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20/3/30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斯国新力作《党史可以这样讲:初心·使命》将中共党史用“精神”串联起来,涵盖党的创建与红船精神、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红军长征与长征精神、延安岁月与延安精神、抗日战争与民族精神、解放战争与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与国际主义精神、建国30年与爱国创业精神、改革开放与时代创新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等十个主题。该书以事实为依据,既有原因分析,也有理论归纳;既是一部理论宣讲方法的辅导读物,也是一本党史知识普及教育的参考读本。

——摘编自人民网《(党史可以这样讲;初心·使命)出版》(2018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参照上述作品的“党史讲法”,另选主题讲述党的发展历程。(要求:主题明确、突出发展历程,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单选题(共14题)

2.
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3.
据统计,1902—1904年中国共译西方书籍533种,英文、德文、法文书共约占40%,日文书约占60%。其中,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学等327种,约占总数的61%;自然科学112种,应用科学56种,分别约占总数的21%、11%。据此可知,在此期间
A.知识分子被动了解西学B.西学知识开始广泛传人中国
C.西学观念已成社会共识D.社会科学书籍译书比重加大
4.
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董仲舒这样构建的“天”的哲学的根本目的是
A.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
B.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
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
D.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儒家学说
5.
“这种思维模式可以使人在看问题时不太容易走向形而上学的绝对化,避免固执、僵化和教条主义。在这种思维模式影响下,中国人有时会以一种非常通达、宽容的态度来调和矛盾冲突。”最能体现这一思维模式的思想流派是
A.法家B.道家C.儒家D.墨家
6.
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指出:“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因其自然之利而无以扰之,而才(财)不可胜用矣。”据此可知,唐甄
A.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B.谴责中央集权统治
C.主张发展自然经济
D.要求减少政府束缚
7.
在冯天瑜先生看来,“中体西用”论者为了消解既承认西方政教的优长、又固守孔孟精义之间的矛盾,便抛出了“西学中源”的法宝。由此可见,“中体西用”的思想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指导了中国社会的政治变革
C.适应了民族文化心理的要求D.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8.
现代新儒家贺麟指出:“五四时代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是促进儒家思想新发展的一个大转机。表面上,新文化运动是一个打倒孔家店、推翻儒家思想的一个大运动。但实际上, 其促进儒家思想新发展的功绩与重要性,乃远远超过前一个时期的曾国藩、张之洞等对 儒学的提倡。”这一认识的依据应是新文化运动
A.剔除儒家思想糟粕部分B.开启儒家思想西化历程
C.破除对孔子的盲目崇拜D.动摇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9.
“当雅典人所议之主题含有正直睿智……会倾听每一个人的见解,因为他们认为所有人都应拥有这一美德;否则,便不会有城邦。”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赋人权B.知识即美德C.人是万物的尺度D.城邦利益至上
10.
运用结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可以用来说明
A.教皇和教会失去了作用B.新教信仰不再需要宗教仪式
C.新教信仰方式发生变化D.新教主张过世俗生活
11.
孔子:“君子义以为质”,孟子:“舍生而取义”,董仲舒:“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由此可知,“义”的提出,目的在于确立
A.行为规范
B.施政之术
C.人伦秩序
D.价值准绳
12.
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经文解释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经有数家,家有数说”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命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最后整理成《白虎通义》一书,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据此可知,白虎观会议
A.消除了各家之间的分歧
B.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
C.提高了儒家的社会地位
D.规范了儒学的学术研究
13.
下表为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
B.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
C.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
D.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发展
14.
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
B.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
C.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
D.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15.
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2001年高校在校生规模增长至719万人,2017年已达3654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A.恢复统一高考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