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历史

题干

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20-03-30 05:52: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最平的共同话,可远溯至三千多年前的“雅言”,它以销束音为标准音。随者改胡换代,雅言的基础方言不断变化,如秦汉时的关中话、唐代的长安话、宋代的汴梁话等,都曾先后为各代之标准音。元代后北京话的影响逐渐增大,地位日益重要。明清时期以北京活为基础的“其问语”被称为官话””。清来变法维新的思潮中出现了推广民族共同语的呼声。“国语”是日本明治维新发明的共同语名称,被学者错用到汉语中。1911年,清政府学部议决了《统一国语办法案》,“官话”退出历史舞台,旨在向士农工商普及的“国语”正式确立。

——摘编自潘佳《普通话的前世今生》驾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央确定商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为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将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确定为“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改革开放后,中央提出了促进语言文学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目标:1982年,将“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2年,明确了“大力推行,积被普及,还步提高”的推广普通活方针:200年,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月确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宫的法定地位。

——摘编自田学军《谐写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普及新篇章》等

(1)根热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括中国共间语移调的变化,井分析影响中国共同语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村样二共结合所学知识。概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话投广工作的特点,井说明推广普通话的意义。